千里归途 医患情长
2025-08-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中医要闻 浏览:12803 次本报记者 李志刚 通讯员 张金莉
在新密市中医院ICU(重症医学病房)的走廊里,消毒水的味道中总夹杂着一丝特殊的温暖。这里住着一位特殊的患者,他叫老文(化名),一个从四川来到新密打工的汉子,一待就是30年。30年间,他像无数背井离乡的劳动者一样,在这座城市的角落里默默耕耘,用汗水换取生计,却从未想过,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会让他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渊源。
那天,老文在出租屋里突发脑梗死,倒下时身边空无一人。好心的房东无意间发现了他,并将他紧急送到新密市中医院。老文当时已陷入昏迷状态,肢体瘫痪,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ICU的门缓缓关上,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却也开启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ICU的医务人员连夜抢救、轮流值守,他们不知道老文的任何情况,只知道病床上躺着的是一条需要被挽救的生命。老文的病情慢慢稳定,从老文口中医务人员得知,他没有儿女。可是老文肢体瘫痪,没有家属陪护怎么办?ICU的医务人员就成了他的亲人:有人每天为他带早餐,有人从家里带来易消化的饭菜……老文每次都是用浑浊的眼睛看着医务人员,眼角常常泛起泪光。
老文病情稳定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没有积蓄,没有亲人,出院后该去哪里?新密市中医院院领导、医务科科长、医务科刘干事开始四处奔波,联系四川当地的救助站,对接返乡事宜。3个月的治疗,从抢救到康复,光是医药费就不是个小数目。有人问起,领导只说了一句:“我们是公立医院,治病救人是本分,他在新密待了30年,就是半个新密人。”返乡那天,ICU的护士们给老文换上干净的衣服,仔细裹好被子。急诊科两名司机、医务科的刘备及ICU护士王晨旭一路护送,从新密到四川,上千公里的路程,他们像照顾家人一样守护在老文身边。当四川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同意接收老文时,这个沉默了许久的汉子突然哭出声来。“我不知道该咋感谢你们……”老文的声音嘶哑,却带着厚重的情感,“新密人太好了,这些医生护士,比亲人还亲啊……”
安顿好一切,新密市中医院的救护车渐行渐远,渐渐消失在老文的视野中,但那份温暖早已刻进老文的生命里。30年的漂泊,一场意外的疾病,让他在陌生的城市里感受到了最真挚的善意。那些医务人员的身影,那些默默付出的举动,不仅挽救了他的生命,更让他明白:有些温暖,从不因地域而阻隔;有些善意,总能跨越山河,抵达人心最柔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