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磊治外感咳嗽经验

2025-08-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视界 浏览:19084 次 

□孙玉信 张登峰
国医大师张磊在诊治外感咳嗽时,用药具有“轻、清、透、宣、润”等特点。我们有幸跟随张磊教授学习,现将其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轻”
张磊认为,肺居上焦,为华盖,有“娇脏”之称,治疗外感咳嗽要突出“轻”字,即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其具体应用含义有四。
药味少 治疗一般咳嗽,药味不宜太多、太杂,用药要精当,多则十余味,少则三五味。如风寒外束致咳,用三拗汤(加减);肺有蕴热、外有风寒之邪,则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风邪致咳,用止嗽散(加减);风热致咳,则用银翘散(加减)等。
药量轻 因肺脏娇嫩,不耐寒热,治疗用药不宜重剂,药量要轻,药量过大则有碍肺的宣发功能。如麻黄3克~6克,蝉蜕、桑叶、川贝母各6克,杏仁、连翘各10克。小儿用药量更轻,多为1克~6克。
药物质地轻 张磊治疗咳嗽,多选花叶之类中药,取其“轻浮透散”之性,如金银花、款冬花、菊花、桑叶、薄荷、紫苏叶、木蝴蝶等;即使应用根、茎、果之属,也多为中空轻灵之品,如芦根、连翘、麻黄。生石膏质地虽重,但具有清透之性,亦可选用。
药物性味轻 所用药物性味多属淡甘、微苦、微寒、微温之品,少用大辛、大热、大寒之属,如生桑白皮、牛蒡子、车前子、陈皮、杏仁、荆芥、紫菀、白僵蚕、甘草等。若患者素有寒饮,复感寒邪,则选用生姜、细辛等辛温之味;若素有痰热蕴肺,复感邪热,则用黄芩、全瓜蒌等清泄之药。
总之,用药轻灵,以“轻”去“实”。
“清”
肺脏娇嫩,喜清肃,只容得自然之清气,容不得半点儿邪气,一旦有邪侵袭便会引发咳嗽。张磊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皆可伤肺,导致肺失清肃、宣降失常、气息不利,进而出现咳嗽。治疗时,先驱逐外邪,再清除伏邪,使肺脏恢复清净无邪的状态。因此,本文所说的“清”字,并非仅指清热法,实则是指清扫肺脏的所有病邪,故涵盖清热、祛风、祛痰、散寒等多种治法。
清热 清热之剂又分轻、中、重三级。若感受风热之邪,即用轻宣清热的轻剂,以银翘散(加减)治疗;若肺热较盛,复感寒邪,或外邪入里化热,表现为阵咳、咳而不爽、咯痰不利、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等肺热郁闭之象,则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生桑白皮、金银花、连翘等,此为中剂;若外感邪热入里,蕴肺灼津为痰,痰热壅肺,表现为咳嗽吐大量黄痰、胸闷气促,或身热、口干欲饮,舌质红、苔黄厚腻,则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此为重剂;若素有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复感外邪,内外夹击,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咽干面赤、咯痰不爽、胸胁胀痛,则用泻白散(加减),加栀子、连翘、淡竹叶等。
祛风 祛风包括祛外风及熄肺风。外感风邪,肺失宣降而发为咳嗽者,多用止嗽散(加减)治疗;若为风邪夹热、夹寒或夹燥所致的咳嗽,经清热、散寒、润燥等法治疗后,咳嗽虽明显减轻却未痊愈,多因余邪未尽、肺有伏风,导致清肃失司、气逆而咳;另有因痒而咳者,盖因咽喉为肺之门户,外邪除从皮毛入侵,亦可从口鼻经咽喉犯肺而致咳。痒乃风邪未净之象,故辨证用药时应加用熄风之品,如白僵蚕、蝉蜕;咽喉不利者,酌加牛蒡子、木蝴蝶、荆芥、射干等。
祛痰 外感之邪袭肺后,肺失宣肃,津液失布,留而为痰为饮,痰浊蕴肺则肺失清洁。因此,要辨证祛痰:用橘红,止咳化痰;半夏,祛寒湿痰;冬瓜仁、薏苡仁,祛脓痰;杏仁、百部、南沙参,祛燥痰;海浮石,祛顽痰;黄芩、川贝母、瓜蒌,清化热痰;白僵蚕、蝉蜕、荆芥,祛风痰;麻黄、细辛,祛寒痰。其中,车前子祛痰止咳疗效显著,为张磊所喜用。
散寒 散外寒,多用麻黄、荆芥、紫苏叶等;若内有寒饮,则选用干姜、细辛等。
综上所述,祛风、散寒属于驱逐外邪,熄风、祛痰、清热则属清除内邪,其目的均为恢复肺的清肃功能,使肺能行使清肃之职,否则咳嗽难以痊愈。
“透”
肺主皮毛,外邪袭表后,多循经入里、内舍于肺,导致肺失宣肃而发为咳嗽。张磊治疗外感咳嗽,主张“给邪以出路”,尽量使外邪达于肌表、透发于外,切忌过早使用清热或镇降之品,更不可早用敛肺润肺之药,以免阻碍邪气外出,导致“闭门留寇”。若属热邪为患,选用芦根、连翘、薄荷、金银花、菊花、蝉蜕、牛蒡子等清透风热之品;若为风寒之邪所伤,则用麻黄、荆芥、杏仁、紫苏叶等散寒透邪之品。即使风、热、寒、燥之邪伏于肺脏,也应在清解的基础上辅以透发之法,最大限度促使邪气从表而解。
“宣”
肺主宣发肃降,宣发是肃降的前提,而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亦依赖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协同完成。因此,张磊强调,治疗咳嗽要顺从肺脏的生理特性,及时通过宣散、宣透、宣解等方式祛除外邪。《黄帝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病邪尚浅时应及早宣邪外出,切勿过早应用降气肃肺、敛肺镇咳或滋阴润肺之品;即使为燥邪致咳,也要宣润同用。此外,肺气不降多因肺中邪浊未净、郁闭肺气,导致宣发失司、肃降无能、肺气上逆,故治疗咳嗽应以宣肺为主、肃降为辅。宣肺的作用有三:一是宣散邪气外出;二是宣畅气机、通畅气道;三是顺应肺的生理特性。常用药物有麻黄、桑叶、杏仁、芦根、连翘、紫苏叶等。若存在肺气上逆需要用降气止咳之品时,应在宣发的基础上,选用紫苏子、枇杷叶、炒枳壳、前胡、马兜铃等不阻碍宣发功能的药物。
“润”
肺为娇脏,既不耐热亦不耐寒,既恶燥亦恶湿,唯独喜清肃润养。治疗时用药既不可过用苦寒(苦寒易致敛肺凝滞),也不可过于辛散(辛散易耗津散气)。因此,张磊治疗咳嗽多采用“辛润同用、宣降相依”之法,常用当归配伍炒紫苏子、沙参配伍麦冬、炙紫菀配伍炙款冬花、知母配伍贝母、黄芪配伍百合等,既能润肺止咳,又不滋腻敛邪。此法多用于外感久咳不愈的患者。
以上五点,仅为张磊治疗外感咳嗽的用药特点。其临证加减的精妙之处难以尽述,有待进一步整理完善。
(孙玉信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登峰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