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动脉炎治疗体会
2025-08-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24155 次
□吴站峰
多发性动脉炎是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分支血管壁的慢性肉芽肿性炎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重下降、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症状等。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
笔者以中药为主治疗多发性动脉炎,疗效显著。下文中的患者服药两周后,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等指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减轻。患者服药1个月后,相关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症状消失,体重增加。
初诊:柏某,男性,57岁,曾在多家医院治疗多发性动脉炎,但效果欠佳,且一直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检查结果数值持续升高,后续治疗还应用了环磷酰胺等。2023年10月,患者向笔者寻求中医药治疗。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26毫克/升,红细胞沉降率34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显示为阳性,血压偏高;面色苍白,虚胖,身体乏力,饮食不佳,关节疼痛,舌苔白、厚腻,脉滑数。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笔者选用平胃散(燥湿健脾、行气和胃)和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进行治疗。
方药:苍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黄连6克,金银花18克,玄参12克,当归10克,薏苡仁18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藿香10克,炙甘草6克。共7剂。水煎,每天分2次服用。
二诊:患者关节疼痛减轻,食欲有所改善,血压较前下降,虚胖,舌苔白腻。效不更方,笔者嘱咐患者继服7剂。
三诊:患者在当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明显降低,症状减轻。患者自觉腹部冰凉,喜欢吃热饭。根据患者的症状,笔者在原方中加入温中驱寒的干姜、清泄湿热的泽泻、清热化痰的贝母及少量黄芪。
方药:苍术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金银花18克,玄参12克,当归10克,薏苡仁18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藿香10克,黄芪15克,干姜10克,贝母8克,泽泻10克,炙甘草6克。共7剂。水煎,每天分2次服用。
四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效不更方。
五诊:患者苔白消失。改用三仁汤和四妙勇安汤进行治疗。三仁汤,清利湿邪、宣畅气机;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药:杏仁10克,薏苡仁15克,白蔻仁10克,半夏10克,厚朴12克,滑石15克,玄参12克,金银花18克,苍术12克,茯苓12克,当归10克,大腹皮12克,炙甘草6克。
六诊:患者湿邪已祛大半,舌苔改善明显。笔者考虑患者久病必虚,改用一诊方药,并加入补虚的药物党参和黄芪,以及活血化瘀的桃仁、红花进行治疗。
方药:苍术12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当归8克,赤芍12克,玄参10克,金银花18克,薏苡仁15克,黄芪18克,党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2克,茯苓12克,藿香10克,炙甘草6克。
七诊:效不更方,笔者嘱咐患者服药后再次进行检查,结果均正常。笔者嘱咐患者将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
九诊、十诊:用方如旧,患者服完十诊方药后,未再来就诊。患者给笔者发来信息称,因工作调动要到外地工作,无法继续服用中药,仅服用糖皮质激素,用量为调整后的剂量。
半年后患者返乡到笔者处致谢,“满月脸”已经消失,腹型肥胖明显改善,可以正常工作,病情无加重趋势,各项检查指标正常。
(作者供职于灵宝市西闫乡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