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2024-09-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健康促进 浏览:18915 次 【查看证书


□郭晓晓

   心血管介入手术,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现代医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出血和血肿:该症状主要由手术中穿刺及手术后压迫不当等原因导致。桡动脉穿刺患者使用血管压迫器时,医务人员要告知患者抬高患肢,做手指操,减轻肿胀情况,手术后1小时~2小时开始放气,在放气减压过程中观察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观察桡动脉搏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皮下血肿情况等。股动脉穿刺患者,穿刺处要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小时,术肢伸直制动,尽量不要弯曲术侧大腿,以免穿刺处出血,嘱咐患者在床上做踝泵运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紧压伤口,能对抗突然腹压加强,起到保护伤口、避免出血的作用,还要密切观察患者足背动脉情况等。一旦发现患者有出血情况,应立即进行压迫止血,并通知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心律失常:与导管插入冠状动脉开口的机械刺激、造影剂刺激等因素有关。在造影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对心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护,并准备好除颤器、起搏器等急救设备。一旦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给予吸氧、静脉用药等,必要时进行电击除颤。
    低血压:造影剂扩张外周血管所致。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如果发现血压降低,应及时给予升压药物进行治疗,并加快静脉输注速度,以维持血压稳定。
    造影剂过敏:有些患者对造影剂比较敏感,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造影剂过敏试验。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变态反应,如皮疹、寒战等。
    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切口感染:感染常由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手术后护理不当(如未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等因素导致。手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发现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并遵循医嘱应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
    导线脱落或移位:手术后患者活动不当、导线固定不牢固或起搏器囊袋过大等因素引起。术后指导患者正确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上肢活动幅度过大。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通过X线或超声等手段监测导线位置,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
    起搏、感知功能异常:与起搏器电池耗尽、导线接触不良、心肌组织变化或起搏器设置不当等因素有关。手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变化,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定期随访,进行起搏器程控检查,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和电池剩余量。发现起搏、感知功能异常时,应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调整起搏器参数或更换起搏器。
    穿刺点血肿、血管损伤:一般是手术过程中穿刺操作不当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导致的。手术后要密切观察穿刺点情况,发现血肿或渗血应立即报告医务人员。
    综上所述,心血管介入手术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作者供职于山东阳光融和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