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剂过敏反应的防治方法
2024-08-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健康促进 浏览:19912 次 【查看证书】□张熙东
中药注射液剂指的是把中药材进行提取和纯化后制作而成,注入人体中的乳状液、溶液和使用前配置成为溶液或粉末的无菌制剂。近些年来,中药注射液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可靠、作用迅速、价格低廉等特点,在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但是因中药注射液剂通常非单一化学物质,且和口服传统中药相比,其给药途径存在差异,所以也会产生传统中药制剂未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中药注射液剂引起的
不良反应分类和特点
中药注射液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一般为过敏反应,其中药物热占7.7%,过敏性休克占7.3%,皮肤损害占23.1%,过敏反应占24.5%,在不良反应总数中占比为63%。
目前,中药注射液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主要有:配伍禁忌性,批次差异性,品种差异性,不可预知性,普遍性和多发性。
中药注射液剂引发过敏反应原因
中药注射液剂为中药新剂型,其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出现,但因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含有有效成分的单体制剂难以提取。因此,中药注射液剂不仅含有有效成分,还有无效成分、辅助成分、各种杂质等,其中未被除尽的鞣质、动植物蛋白等杂质通常成为造成机体过敏的“元凶”。部分多糖、多肽等大分子物质有着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可以促使免疫系统出现免疫应答反应,进而造成过敏反应出现。
中药注射液剂中还可能有绿原酸等小分子化学物质,其属半抗原,进入身体内和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后也存在造成过敏出现的可能性。
过敏反应防治
中药注射液剂造成的过敏反应在其全部不良反应中的占比为三分之二。因此,防治过敏反应非常重要,如果想杜绝过敏反应出现,最有效的方法是提升药品质量,明确致敏物质且避免接触。
为了更好地防止过敏反应的出现,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以下几点需要引起重视:
在使用对症药物前需要对患者基本生理状况、过敏史、用药史、既往病史进行问询,熟悉药物,对用药目的作出明确判断,制订科学给药方案。
对孕妇、儿童、肾肝疾病患者、年老体弱患者等要谨慎用药,如果过敏体质患者需进行静脉用药,建议做皮试。
患者皮试为阴性,则需要进行慢速度、低浓度用药,在其接受药物治疗后观察15分钟~30分钟。若出现过敏反应,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停药处理,让患者多饮水或静脉点滴葡萄糖盐水促进药物排出。
最好减少配伍用药,若能口服药物则不要肌内注射,可肌内注射就不要静脉用药,在必要时应对静脉用药进行分瓶滴注。
中药注射液剂为剂型方面作出的创新,伴随着中药注射液剂的用量增大和品种增多,导致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需要做好源头把控,有效提升中药注射液剂的质量。
(作者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