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聪
跌倒是指在没有预期或没有外部暴力的情况下,身体突然失去平衡,导致身体与地面或其他较低水平面的非故意、非自主接触。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显著增加。本文主要介绍预防老年人跌倒的措施。
选择舒适的衣物
老年人应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裤子避免过紧或过长;装饰物应简单,避免使用较长或尖锐的装饰物;选择防滑、耐磨、合脚且鞋底具有一定弹性的鞋,这样既能保持稳定性,又能减少脚部疲劳;鞋底应有明显的防滑纹理,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降低滑倒的风险。
保证营养均衡
老年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保持在60克~70克。老年人摄入优质蛋白质,不仅有助于维持肌肉和器官组织的健康,还能增强免疫力。
老年人每天脂肪的摄入量以45克~65克为宜,控制糖分的摄入量,选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老年人应采用少食多餐的饮食方式,细嚼慢咽,以免损伤胃黏膜或加重身体的负担。
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室内家具摆放应合理,避免物品过多或过乱;卧室内床的高度应适中,安装护栏;卫生间放置防滑垫,安装坐便器且配备扶手,保持地面干燥,无障碍物;保持室内光线适中,不能过亮或过暗;安装夜灯,以便老年人夜间活动时有足够的光线。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助行器或轮椅等辅助设备,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以便老年人随时使用。
增强体能和平衡能力
老年人应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在床上或椅子上进行简单的运动,如坐姿提膝、坐姿旋转等。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整理床铺、择菜等。对于具有跌倒高风险的老年人,应避免提重物、接沸水、爬楼梯等耗费体力且风险高的活动。
提高防范意识
老年人及其家属应了解跌倒发生的相关因素及跌倒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提高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将常用物品放在随手易取之处,严禁起身过猛、快速行走或奔跑。起床时,老年人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再起身活动。老年人去卫生间时,家属务必陪同。晚上8时~第二天早上8时,是跌倒高发时段,老年人如厕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猛起,以免因腿麻、头晕而发生意外。
规范用药
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在用药方面,药物尽可能由家属保管。老年人应严格按照医嘱,规范服用药物。老年人及其家属应尽可能了解所用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以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引起头晕、视物模糊、浑身无力等症状,继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定期体检
老年人坚持定期体检,可以尽早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跌倒的问题,如骨质疏松症、关节炎或视力问题。老年人与医生密切合作,有效管理慢性病,也是预防跌倒的重要一环。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戴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