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的处理与影响

2024-07-0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浏览:20586 次 【查看证书

□徐玉龙

智齿也称为第三磨牙,是人类口腔中最后萌出的牙齿,通常位于上下颌后缘,共四颗。由于其萌出时间较晚,一般在18岁~25岁,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然而,智齿的生长并非总是那么顺利,它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妥善处理。
智齿的生长过程
智齿的生长过程与其他牙齿相似,都经历了牙胚形成、钙化、萌出等阶段。然而,由于智齿位于口腔的最深处,其生长空间有限,加上现代人颌骨逐渐变小,智齿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正常萌出。这就导致了智齿的多种生长状态,如正位、阻生、埋伏等。
智齿可能带来的问题
智齿冠周炎 由于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牙冠部分外露于牙龈之外,部分被牙龈覆盖,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易积存于盲袋中,导致智齿冠周炎。患者会感到牙龈肿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邻牙龋坏 智齿向前倾斜生长时,其牙冠顶在前牙的颈部,容易造成前牙龋坏。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前牙松动、脱落。
智齿囊肿 智齿在发育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被吸收,残留牙冠表面有上皮组织覆盖,形成囊肿。囊肿可逐渐增大,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咀嚼功能下降 由于智齿位置靠后,且通常无法正常萌出。因此,其咀嚼功能相对较弱。当智齿出现疼痛、炎症等症状时,患者往往不敢用患侧咀嚼食物,导致咀嚼功能下降。
智齿的处理方法
保留智齿 对于生长位置正常、无炎症、无龋坏、有正常咬合关系的智齿,可以予以保留。这类智齿能够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不需要特殊处理。
拔除智齿 对于生长位置不正、反复发炎、龋坏严重、无正常咬合关系的智齿,建议进行拔除。拔除智齿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确保患者无其他口腔疾病。拔除智齿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感染。
智齿拔除的影响
口腔健康改善 拔除阻生、龋坏的智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会得到显著改善。拔除智齿后,牙龈肿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会逐渐消失,前牙也不再受到智齿的压迫和损害。
咀嚼功能恢复 拔除智齿后,患者的咀嚼功能会逐渐恢复。由于智齿位置靠后,其咀嚼功能相对较弱,拔除后不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太大影响。同时,由于智齿拔除后消除了炎症和疼痛的刺激,患者能够更好地使用患侧咀嚼食物。
面部形态变化 智齿拔除后,患者的面部形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智齿位于颌骨末端,其拔除后会对颌骨的形状和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变化通常是轻微的,不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太大影响。
神经感觉异常 在智齿拔除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损伤了神经组织,会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感觉异常的症状。这种情况一般会在数周至数月内逐渐恢复。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