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护理要点
2024-06-0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版:妇幼健康 浏览:30059 次 【查看证书】□张玉
早产儿的降临无疑是对家庭和医疗团队的一次特别考验。早产儿,即出生时胎龄不满37周的婴儿。由于是提前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身体系统往往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需要更加细致、专业的护理来促进其健康成长。
早产儿的特点
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他们的体重通常较轻,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而且,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此外,他们的吸吮和吞咽能力也相对较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喂养。
早产儿护理要点
注意保暖 早产儿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保暖是护理的关键。家长应确保早产儿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一般保持在24摄氏度~26摄氏度。同时,要避免早产儿与冷风直接接触,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风。对于体温偏低的早产儿,可以使用温暖的毛毯或棉被进行包裹,但要注意不要包裹过紧,以免影响呼吸。
合理喂养 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能力较弱,喂养时需要更加耐心和细心。家长应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粉或母乳进行喂养,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和消化情况调整喂养量。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早产儿的头部稍微抬高,以防止呛奶或窒息。同时,要观察早产儿的吞咽和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预防感染 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卫生和消毒。每次接触早产儿前,都要洗净双手并消毒。早产儿的奶瓶、奶嘴等喂养用品也要定期消毒。此外,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与生病的人接触。
观察病情 早产儿的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呼吸、体温、肤色等生命体征。如发现早产儿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或降低、肤色发紫或苍白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要关注早产儿的排便和排尿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就医。
睡眠和休息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家长应为早产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光线的干扰。同时,要合理安排早产儿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早产儿清醒时,可以适当地进行一些亲子互动和抚触,以促进早产儿的情感发育。
家长的心态调整
家长的心态对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需要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坚定的信念。同时,家长要与医护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早产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枣庄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