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泻的处理流程
2024-04-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浏览:23367 次 【查看证书】□邵云芹
我们可能都有过急性腹泻的经历:突然之间肚子咕咕叫,频繁跑厕所,让人既难受又尴尬。急性腹泻起病急骤,多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因此,正确处理急性腹泻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询问病史
要了解腹泻的诱因、次数、大便量、性质(比如稀便、水样便、脓血便、酸臭糊状便、油滴糊状便等),是否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腹泻加重、缓解的因素。
同时,询问患者最近的饮食史、旅行史、接触史及用药史等,比如,吃了什么可能导致腹泻的食物,近期有没有去过腹泻高发的地区,周围有没有人也出现类似症状。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因至关重要。
体格检查
全身体格检查的重点在于评价脱水状态,包括脉搏、血压、心率,若出现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提示体内循环血量不足。
腹部检查是重点。在腹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基础上,重点检查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有无包块,肠鸣音是否活跃等,有助于判断腹泻是否由肠道炎症或其他急性炎症引起。
必要时可进行直肠检查,明确有无粪便嵌塞、黑粪症和血便,排除肛门和直肠肿瘤。
辅助检查
最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粪便常规、外周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等,必要时行粪便细菌培养。
通过粪便常规,可以了解粪便中是否有白细胞、红细胞、吞噬细胞、阿米巴原虫、寄生虫卵等,从而判断腹泻是否为感染性腹泻。
进行外周血常规及电解质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感染,了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为后续的补液治疗或转诊提供参考。
明确急性腹泻的病因
急性腹泻的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和非感染性(食物中毒、肠内营养并发症、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药物等)两大类。明确了病因,才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了。
治疗
补液治疗 对于急性腹泻患者,尤其是伴有脱水症状的患者,补液治疗是首要任务。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或鼻饲管补液,以迅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腹泻可导致钾、钠等电解质的丢失及酸碱平衡的紊乱。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
抗感染治疗 对于感染性腹泻患者,抗感染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临床可以根据粪便常规和外周血常规的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保护肠黏膜 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给予患者一些肠黏膜保护剂,比如蒙脱石散等,以减轻腹泻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调节肠道菌群 酌情使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等肠道菌群调节剂,可缩短腹泻病程。
饮食治疗 建议患者在腹泻期间避免高糖、高脂和高粗纤维食物,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同时,也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补锌治疗 对于缺锌或营养不良的婴幼儿腹泻患者,补锌治疗可以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缩短6个月至5岁患儿的腹泻病程。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