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的作用
2024-04-2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医技在线 浏览:12715 次 【查看证书】□王春锋
在病理科,医生常常会面临患者或其家属手里拿着病理报告询问医生,为什么诊断结果都出来了,还要做检查。那么,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有什么作用呢?
什么是免疫组化技术
免疫组化,全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如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研究的技术。
简单来说,它能够精准地找出并标记出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或抗原,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免疫组化技术的作用
在病理诊断中,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虽然可以看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变化,但有时仅凭肉眼观察是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和来源的。而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来源及恶性程度。
具体来说,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来确定肿瘤细胞的类型、分化程度及恶性程度。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
判断肿瘤来源和分化 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可以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程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如常用于鉴别癌、肉瘤和软组织肿瘤分化来源等。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与分类 良恶性肿瘤在形态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时仅凭肉眼观察难以准确判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鉴别良恶性肿瘤,并进行分类。这对于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原位癌与浸润癌的鉴别 原位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未突破基底膜;而浸润癌则是指癌细胞已经突破基底膜,向深层组织浸润。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基底膜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帮助医生准确区分原位癌和浸润癌。
有无脉管侵犯的评估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脉管内皮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情况,可以判断肿瘤细胞是否侵犯了脉管系统,从而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转移癌原发灶的推断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组织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情况,帮助医生推断转移癌的原发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线索。
总之,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从而进一步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帮助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