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的刘雅敏

2024-04-1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版:综合新闻 浏览:21135 次 

本报记者 冯金灿

   4月8日,随着最后一名吉尔吉斯斯坦先心病患儿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成功完成手术,10名吉尔吉斯斯坦先心病患儿成功在该院完成“修心”。
    而这仅仅是河南省胸科医院医务社工团队在医院支持下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救助活动的一个缩影。
    作为团队带头人,河南省胸科医院医疗事业发展和社会工作部主任刘雅敏,带领团队链接社会资源设立“爱在胸医,护佑心生”18周岁以下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救助项目,已救助1万多名患儿,同时救助其他病种的成人患者近9000人次,惠及新疆、西藏、贵州等地的患者,近2亿元的救助款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避免了他们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不同于志愿者,医务社工是引导志愿者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的设计师。”刘雅敏说,“医务社工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及其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整合全院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发挥专业优势、设计专业活动、完善服务体系、深化服务内涵,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细化医疗需求,帮助患者解决身体疾病、心理情绪和社会适应等问题,推动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2013年,河南省胸科医院率先在省内医疗机构中成立社会工作部,刘雅敏带领团队在资源链接、慈善救助、健康教育、患者随访、志愿服务、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医院业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随后,河南省胸科医院牵头成立河南省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分会和郑州社会工作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委会,并成为主委单位,吸引全省100多家医疗机构加入;多次举办河南省医疗机构医务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研讨班及培训班,曾一年内推动25家医疗机构成立社会工作部或医务社工部。
    刘雅敏带领团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为住院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情绪疏导与心理支持,延伸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有效促进了医患和谐;组建健康科普青年讲师团,开展线上、线下健康教育;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解决百姓就医难问题;针对部分患者家庭经济困难、资源匮乏等问题,通过医务人员转介、社工主动发现、患者主动求助3种途径,采取对应的一级、二级、三级应急响应措施,为服务对象提供及时、温暖的专业服务。
    2016年,刘女士拿着5000元钱,带着患有复杂先心病的小儿子住进了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外科病区。病区医生发现刘女士整日闷闷不乐、心理压力极大,将其转介至社会工作部。刘雅敏和团队介入后得知刘女士身世坎坷。她是带着两个孩子改嫁到现在的这个家庭,嫁过来一年后生下患有复杂先心病的小儿子,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使本就不和睦的婆媳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丈夫以打工的名义离家出走了。针对刘女士面临的经济与家庭问题,医务社工为其制订了个性化的方案,并通过多次沟通,了解刘女士的心结;链接救助资源,为孩子申请医疗救助;多次联系刘女士的丈夫,劝说其在孩子术前来医院。医务社工与夫妻俩进行多次沟通,促进双方理解和包容;多次与孩子的奶奶电话沟通,告知孩子治疗情况和救助情况,缓解老人因经济压力带来的焦虑,引导其以母亲的角度理解儿媳。通过医务社工的努力,刘女士的孩子得到了免费救治,其家庭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医务社工改变了医院单纯治疗‘身体疾病’的模式,力求让患者在住院期间甚至出院后都能得到身心的关怀。下一步,我将和团队继续努力,在医疗慈善救助、志愿服务和对外合作交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持续发力,争取造福更多患者。”刘雅敏说。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