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

2024-04-1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8553 次 
接触性皮炎
    常见病因 接触性皮炎是指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刺激物或致敏物质后,在皮肤或黏膜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常见病因包括动物性(如动物皮毛、分泌物等)、植物性(如漆树、荨麻等)、化学性(如镍、铬、洗衣粉、染发剂、外用药膏)等。
    临床表现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指具有强刺激性或毒性物质接触皮肤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如接触强酸、强碱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临床上较为多见,为典型的Ⅳ型超敏反应,指在第一次接触某种物质后经过4天~5天致敏期,再次接触可在24小时~48小时内发病。典型皮疹为接触部位发生的边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接触物有关,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者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大疱,偶尔出现组织坏死。患者自觉瘙痒、灼热。斑贴试验结果为阳性。该病有自限性,患者远离致敏物质1周~2周可痊愈,再次接触可再次发病。
    鉴别诊断 根据接触史、临床表现等特点即可诊断。斑贴试验是有效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方法。注意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与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治疗原则 寻找病因,避免再次接触,积极对症治疗。
    外用药治疗: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根据皮肤病外用药物治疗原则,选用炉甘石洗剂、3%硼酸溶液、氧化锌油或糊剂、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等外用药。
    内服药治疗:一般可用抗组胺类药物,严重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伴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
湿疹
    发病原因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病变为主,易反复发作。湿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常见原因包括:内在因素,如体内慢性感染病灶、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因素等;外部因素如食物(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花粉、尘螨等)、动物皮毛、环境因素(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等)、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
    临床表现 急性湿疹:皮疹呈多形性,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糜烂,常融合成片,边界不清,有明显渗出倾向。皮疹常对称,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部位,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后可加重皮损。
    亚急性湿疹:有急性湿疹病史,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仍可见丘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患者自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成,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延续数月或更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及肛门等处,多为对称性,患者自觉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
    特殊类型的湿疹: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肛门湿疹、钱币状湿疹等。
    鉴别诊断 根据剧烈瘙痒、多形性、对称性皮损,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病变的皮损特征,一般可以作出诊断。注意急性湿疹需要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慢性湿疹要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手足湿疹要与手足癣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尽可能寻找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加重因素(如搔抓、热水洗浴等),注意少饮酒、劳逸结合、情绪稳定等。治疗目的为抗炎、止痒。
    抗组胺药物: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易引起困倦;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10%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硫代硫酸钠等。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宜使用,仅在皮疹泛发、渗出严重时考虑短期使用。
    局部治疗:详见接触性皮炎外用药物治疗。
    转诊:皮疹广泛、渗出严重、炎症明显,病情突然加重或经系统治疗后仍然反复发作的湿疹患者,应及时转诊。
荨麻疹
    常见原因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常见原因包括食物、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系统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 急性荨麻疹:突然发病,基本皮疹为风团,苍白色或红色、周围有红晕、边缘清楚、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散在或融合。风团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消退,不留痕迹,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自觉瘙痒。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喉头及支气管受累可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慢性荨麻疹:病程持续6周以上,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全身症状轻,自觉瘙痒。
    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手抓或钝器划过皮肤后,该处出现暂时性红色条纹状隆起,常伴有瘙痒。
    寒冷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
    日光性荨麻疹:日光照射后暴露部位出现红斑和风团。
    压力性荨麻疹:压力刺激后产生瘙痒性、烧灼样或疼痛性水肿性斑块。
    热性荨麻疹:温热水接触皮肤后出现风团和红斑伴刺痛感。热性荨麻疹较为少见。
    震颤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被震动刺激后出现局部水肿和红斑。震颤性荨麻疹较为少见。
    特殊类型荨麻疹:如胆碱能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等。
    鉴别诊断 根据发生及消退迅速的风团、消退后不留痕迹等临床特点,该病不难诊断。但是,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生活环境变化等,排查危急重症患者,注意鉴别诊断等。对伴有腹痛的荨麻疹患者,要注意与外科急腹症(腹痛显著,有压痛、反跳痛等体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相鉴别。
    治疗原则 该病的根本治疗是寻找并祛除病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对症处理。
    抗组胺药: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首选镇静作用较轻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
    非特异性抗过敏治疗参考湿疹治疗方法。
    肾上腺素:适用于伴有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状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选用,适用于伴有全身症状的严重急性荨麻疹患者。
    其他:有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腹痛明显者可选用山莨菪碱等解痉药物。
    转诊:急性荨麻疹伴发胸闷、气急、呕吐、腹痛、过敏性休克等全身症状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及时转诊。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供稿)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