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防治知识

2024-04-1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浏览:21771 次 【查看证书

□刘传超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当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时,就会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心力衰竭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非常重要。
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心肌损害 心肌损害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本身的疾病。这些疾病会破坏心肌细胞,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负荷过重 心脏负荷过重也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高血压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会增加心脏的后负荷,使心脏在射血时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而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疾病则会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心脏在舒张期需要容纳更多的血液。这些负荷过重的情况都会导致心脏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引发心力衰竭。
心室前负荷不足 心室前负荷不足是指心脏在舒张期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充盈。这可能是由于血容量不足、贫血等原因导致的。心室前负荷不足会使心脏泵血量减少,无法满足身体的需求,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原因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都可能对心脏造成损害或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如何防治心力衰竭
生活作息规律 预防心力衰竭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护心脏的健康。同时,适当锻炼也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预防心力衰竭。
调整情绪 情绪因素在心力衰竭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过度的情绪波动,如愤怒、焦虑等,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力衰竭。因此,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情绪波动,对预防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针对导致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是防治心力衰竭的关键。高血压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冠心病患者应改善心肌缺血等。通过治疗这些基础疾病,可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药物治疗 对已经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以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力衰竭症状。
非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非药物治疗也可能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的选择。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通过调整心脏的收缩顺序,改善心脏功能;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则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定期随访与监测 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应自行监测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心力衰竭加重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固始县妇幼保健院心血管内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