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艳平
手术后的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帮助患者舒适地度过康复期,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
了解疼痛
疼痛的分类 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术后疼痛大多为急性疼痛,具有自限性,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
疼痛的评估 对于术后患者,护理人员需定期评估其疼痛程度,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有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心理支持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疼痛感受,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有助于减轻疼痛。
分散注意力 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以分散注意力,降低疼痛感。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按摩等,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减轻疼痛。
调整姿势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避免压迫手术部位,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方法
非处方药 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至中度疼痛。但需注意剂量及用药时机,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同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
处方药 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建议使用。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预防措施
预防性镇痛 在手术前即采取措施减轻术后疼痛,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微创手术 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疼痛。
围手术期护理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需求,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疼痛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疼痛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耐受性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定期评估 治疗过程中需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患沟通 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的目的和效果,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多学科协作 疼痛管理涉及多个学科,如麻醉科、外科、神经科等,需加强多学科协作,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术后疼痛是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需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包括心理支持、分散注意力、药物治疗等手段,同时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个体化治疗、定期评估、医患沟通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要警惕异常表现,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通过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质量。为了更好地缓解术后疼痛,建议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术后疼痛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作者供职于上海孟超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