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4-02-2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基层视角 浏览:12989 次 

本报记者 王平  通讯员 李向可

      “虽然外面冰天雪地,但是俺的心里感觉很温暖。”2月21日,在平顶山市郏县中医院康复科的病房里,腿疼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郑春阳微笑着对记者说。
    据了解,郑春阳家住郏县长桥镇郑桥村,2月20日晚上,他因腿部疾病发作、疼痛难忍,导致不能行走。正当郑春阳一筹莫展时,郏县卫生健康委驻该村第一书记段亚飞来到郑春阳的家里,毫不犹豫地把郑春阳背起来,轻轻地放在自己的汽车里,赶往县医院。“当时,路上的积雪很厚,行车困难,段书记全神贯注地开着车,及时把俺送到了郏县中医院救治,他的义举令人非常感动。”郑春阳说。
    段亚飞说:“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就是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只有把群众的大事小情办好,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村里的老年人和脱贫户是我的牵挂,我要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据了解,郑桥村有几个让段亚飞挂念的人,他们都是该村的孤寡失能村民。每次遇到恶劣天气,段亚飞都会主动走进他们的家中看望,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郑桥村的脱贫户孙全闯今年72岁,有二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依靠轮椅行走。孙全闯的老伴儿也患有慢性病,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孙全闯一家是最让段亚飞牵挂的家庭之一。春节前,段亚飞为孙全闯一家送去了大米、食用油等,并帮助其更换了损坏的卧室照明灯等。当夜幕降临时,重新亮起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孙全闯家的卧室,还照亮了他们的心田。“段书记对俺家的帮助很大,真是暖人心呀!”孙全闯说。
    平时,在田间地头,在大街小巷,村民时常能够看到段亚飞匆忙的身影。
    2023年6月,正值麦收季节,可是,天公不作美,眼看小麦即将丰收,可是连续数天的降雨让广大村民一筹莫展。对此,段亚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段亚飞立即召集村干部商量应对策略。他们决定因地制宜,利用村内的生活广场、主干道两旁、村小学广场、村委会院内硬化地面等一切可利用的场地,提供给广大村民进行小麦晾晒。其间,段亚飞挨家挨户通知,督促广大村民利用短暂的晴天,抓紧做好夏收工作。
    郑桥村监测对象郭豪帅,两个孩子正在上小学,其父亲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年迈的母亲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在地里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农活。为挣钱补贴家用,郭豪帅选择到外地务工,当时因为工期紧,不能及时回家收割小麦。他们家里缺少劳动力的情况可想而知。段亚飞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赶往郭豪帅的田间,看到郭豪帅的父亲坐在轮椅上看着郭豪帅的母亲在艰难地晾晒小麦。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段亚飞立即拿起工具,对小麦进行扬尘,旁边的村民看到这一幕,纷纷加入抢收的行列,有人撑袋子、有人灌装、有人把已装袋的小麦搬上车……郭豪帅的父亲看到这一幕,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嘴里不停地说:“谢谢大家……”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据了解,自2021年9月1日以来,段亚飞用几个月的时间走访全村农户376户,监测对象8户,与群众、党员、村干部促膝长谈,了解村情、民意,把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理清工作思路,逐步解决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段亚飞向有关部门汇报该村的情况,协调解决村民的烦心事儿。其中,段亚飞帮助村民申请办理低保户9户;向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资金2.3万元;协调郑州市爱心人士资助当地困难学生3人次;申请“雨露计划”资助4人次;组织残疾鉴定1次,为一些身体残疾的村民申办证书;定期邀请郏县中医院的医务人员到郑桥村开展义诊、赠送药物等活动。
    去年3月,郏县开展了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为了改变郑桥村脏、乱、差的现象,段亚飞积极向郏县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张利恒汇报工作,为郑桥村争取人居环境整治资金1.5万余元,为郑桥村购置银杏树2棵、桂花树21棵、黄杨球60棵、法国梧桐10棵、万年青200株、绿化花草仔2袋。这样,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得知这一消息后,村民们齐动手,挖坑、挑水、浇树,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居住环境,纷纷夸赞驻村工作队办了一件大实事。
    如今,郑桥村的街道干净了、树木绿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也让村民切实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实惠。这样,可以进一步筑牢防止因病、因灾返贫的底线,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