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症状、预防和治疗
2023-12-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六版:妇幼健康 浏览:17432 次 【查看证书】□李帅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症状、预防和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这3个因素相关,又称子宫内膜癌的三联征。虽然年轻人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小,但是若过于肥胖,则患病概率会升高。关于贫富差距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研究表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高。这似乎表明,“富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这种癌症的“青睐”。
不生孩子 女性晚婚、生活压力大等因素会导致不想怀孕生子。其实,怀孕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
外源性雌激素 子宫内膜癌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其中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占80%左右。
生活方式不健康 饮酒、吸烟、熬夜等,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会管理压力的人,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要低得多。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有着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人患子宫内膜癌,可进行基因检测。
子宫内膜癌的典型症状
出血 9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有不规则出血症状,特别是绝经后患者,要引起重视。
阴道排液 早期表现为少量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晚期可发生局部感染、坏死,排出恶臭的脓血样液体。
下腹部疼痛 若出现下腹部胀痛及痉挛性疼痛,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应及时就诊。考虑是血性液体排不出引起的下腹部疼痛。
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1.提高对异常子宫出血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女性。高危人群可每年筛查一次。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MRI(磁共振)检查、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病理检查等。超声检查是子宫内膜癌的常用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MRI检查和CT检查可以进一步观察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范围。病理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可以通过刮宫或者切除子宫等方式进行病理检查。
2.生活方式要健康,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不吸烟少喝酒。
3.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雌激素制剂,切勿滥用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药物及保健品。
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可以改善体内激素及其受体的功能状态,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也会随之降低。
5.预防子宫内膜癌还需要关注家族中有无子宫内膜癌患者,如果有家族病史,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
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且得到规范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不必谈“癌”色变。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放疗等。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全子宫、双附件、盆腔淋巴结切除等。对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可以联用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年龄、生育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手术和放疗方案。
(作者供职于安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