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在超声下是这样的
2023-12-1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六版:妇幼健康 浏览:17635 次 【查看证书】□郭艳丽
子宫肌瘤的定义和分类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肌瘤,多发于30岁~50岁的育龄妇女。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月经过多、下腹部包块或排尿、排便困难等。
根据生长部位,子宫肌瘤可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而较大的肌瘤尤其是带蒂的浆膜下大肌瘤,常因供血不足造成缺血性坏死,发生变性(水肿、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及脂肪变性,少数有红色变性及肉瘤样变)。它们在超声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子宫肌瘤会恶变吗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就是子宫上面长了个“肉疙瘩”。它也有恶变的可能,不过恶变概率很小,是0.4%~0.8%。所以,患子宫肌瘤的女性不必过于紧张,听从医生的指导即可。
子宫肌瘤在超声下的表现
B超检查是子宫肌瘤初筛最重要也是最普及的方式,目前直径1厘米以上的肌瘤都可以在超声下显影。B超检查分为经腹壁B超检查和经阴道B超检查。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婚育史等情况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子宫肌瘤筛查。根据生长部位,子宫肌瘤可分为3类,在超声下如何辨别它们呢?
肌壁间肌瘤 大部分存在于子宫肌层中,在超声下多呈低回声,大小不一,包膜完整,瘤体与宫壁正常肌层间界限清晰,周围显示环状彩色血流信号。
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可压迫和推挤宫腔,使宫腔内膜回声移位或变形。
浆膜下肌瘤 突出于子宫表面,表现为子宫增大、形态失常,浆膜向外呈圆形或半圆形突出,呈弱或中等回声,瘤体与子宫无分离现象。
黏膜下肌瘤 突向宫腔,向子宫黏膜层发展,可成为异物引起子宫收缩、出血;表现为子宫内膜变形或缺损,内膜下肌层可见低回声结节突向宫腔。
黏膜下肌瘤完全突入宫腔时,宫腔内显示实性占位,但黏膜下肌瘤与宫腔内膜间有裂隙,出现“宫腔分离征”。
变性的子宫肌瘤 以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多见。
玻璃样变多为直径4厘米以上的子宫肌瘤,出现无回声区,边缘不甚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囊性变则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无回声区。
子宫肌瘤钙化表现为强回声的光团或弧状光带,后方伴声影。绝经后子宫肌瘤多见。
子宫肌瘤局限性脂肪变性可表现为强回声,但无声影。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与妊娠有关,声像图上表现为液化。
需要手术切除吗
子宫肌瘤常常没有症状。黏膜下肌瘤及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能有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出血,甚至出现贫血症状。它们可能会压迫周围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如压迫膀胱会导致尿频,压迫直肠会导致解大便不畅。子宫肌瘤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一般是不需要做手术的。如果出现症状,或由于子宫肌瘤引起反复流产或者不孕的患者是需要考虑手术的。
子宫肌瘤会复发吗
子宫肌瘤的复发率比较高。
建议患者加强运动,增强体质,调节好情绪,从而减少子宫肌瘤的复发风险。同时,还需要定期做B超检查。
(作者供职于温县妇幼保健院超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