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治疗新技术:食管空肠两层半吻合(上)
2023-12-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临床荟萃 浏览:11640 次
□赵玉洲 文/图
在我国,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治疗是胃癌获得根治机会的基础,但是会有并发症。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会增加术后死亡的发生风险,同时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相关文献报道,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达16.5%,且一旦出现,26.7%为致死性的,其中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0%。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原因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是指由于吻合口处组织壁缺损,使消化道里的内容物漏出腔外。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包括:1.患者全身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年龄、贫血、营养不良,或因其他疾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2.局部组织条件,如肿瘤侵犯食管下段,术前放疗、化疗后组织水肿,纵隔狭小而暴露困难等。3.医源性因素,如施术者手术经验不足(食管裸化过长致残端缺血、吻合口张力高等)、吻合器械选择不当、吻合操作不当等。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判断及分型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判断:术后引流液性状改变、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为判断指标,而影像学检查结果为主要依据。1.引流液性状改变主要是指引流液出现浑浊、异味及消化液成分等,口服亚甲蓝后可见蓝色液体自引流管流出。2.患者出现高热、腹痛或腹膜刺激症状,严重时出现休克表现。生化检查会出现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升高情况。3.CT(计算机层析成像)图像中可见吻合口周围积液、积气,吻合口连续性缺失等;消化道造影检查可见造影剂从吻合口外溢。
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从完全无症状到出现感染性休克,主要取决于引流是否通畅。及早诊断和恰当处理,是缩短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治疗周期﹑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我们团队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对食管空肠吻合口瘘进行分类:1.亚临床瘘;2.不需要手术干预的临床瘘;3.需要手术干预的临床瘘;4.需要手术及ICU(重症监护室)干预的临床瘘。
亚临床瘘 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主要依靠消化道造影证实。影像学表现:上消化道造影证实存在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图1)。外溢的造影剂无论是否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只要患者的腹腔无明显积液,患者无体温和血象等指标异常,就被归于亚临床瘘。
不需要手术干预的临床瘘 存在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临床表现:引流液正常或异常,患者体温正常或异常,血象正常或异常,其他炎性指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正常或异常。影像学检查表现:上消化道造影证实存在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引流通畅;CT检查可见腹腔没有明显积液,引流管位于瘘口附近,可以通畅引流(图2)。
需要手术干预的临床瘘 存在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同时存在消化液引流不通畅。影像学表现:上消化道造影证实存在食管空肠吻合口瘘,CT检查可见引流管引流不通畅,瘘口旁存在腹腔积液(图3)。这种瘘需要手术干预,主要目的是清除积液和放置引流管,通畅引流。部分病人的瘘口过大,难以通过单纯的通畅引流治愈,需要二次手术。遇到这种情况,要考虑局部炎症和操作的可能性。对于局部炎症明显、术后粘连严重的患者要慎用。
需要手术及ICU干预的临床瘘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不仅存在需要外科干预的因素,还合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图4)。对于这类患者,除手术外,需要进行ICU干预。遇到这种情况,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及ICU干预综合治疗,否则患者很难被成功救治。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治疗原则为充分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以控制感染、促进瘘口愈合。目前,在临床上,许多临床中心对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治疗均有相对成熟的方案,然而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往往回缩于膈上,会进入纵隔腔内。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合并纵隔感染、胸腔感染、腹腔感染,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患者会迅速出现呼吸和血液循环问题,危及生命。对于这类患者,临床医生处理起来难度较大。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合并纵隔感染、胸腔感染、腹腔感染,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治愈的患者往往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多,生活质量下降,延迟术后辅助治疗的时间,进而影响其远期生存质量。
杜绝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术前肿瘤评估及综合治疗、患者全身状况评估、治疗技术是否成熟,均关乎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进吻合技术,提高治疗成功率,是临床医生考虑的重点。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