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肠炎效果显著

2023-12-1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9866 次 【查看证书


□林华胜

   胃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医治疗胃肠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与西医的对症治疗不同,中医更加注重整体调理和病因治疗。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胃肠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重点是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以恢复胃肠功能。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胃肠炎主要包括汤剂、膏剂、丸剂等。
    汤剂,属于常用的中药剂型之一,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常用的汤剂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这些汤剂具有清热解毒、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此外,还有黄连汤、葛根芩连汤等,这些汤剂具有清热燥湿、止泻等作用。
    膏剂和丸剂,适合长期调理和治疗。常用的膏剂有乌梅膏、白芍膏等,这些膏剂具有养阴润燥、止痛、止血的作用。常用的丸剂有补中益气丸、四神丸等,这些丸剂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健脾的作用。
针灸治疗
    针刺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胃肠道的相关穴位,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医生会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治疗胃肠炎的穴位主要是腹部、后背和手足部位的穴位。这些穴位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治疗由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肠炎。腹部穴位主要包括脾俞穴、胃俞穴、气海穴和天枢穴等。针灸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胃肠炎症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胃肠炎,针灸的穴位也有所不同,在针刺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姿势,配合医生操作。
    艾灸,是燃烧艾叶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的治疗方法。艾灸可以缓解腹部不适和腹泻等症状,同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常用的穴位有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等,这些穴位具有温中散寒、调理气血的作用。在进行艾灸治疗时,患者需要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受凉,同时注意防止烫伤。
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推拿,主要通过手法来刺激人体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以调和气血、舒缓疼痛,提高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在治疗胃肠炎方面,推拿主要采用腹部推拿和全身推拿两种方式。
    腹部推拿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摩腹法和揉脐法等。摩腹法是指将手掌放在腹部上,以肚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揉脐法是将手掌放在肚脐上,用拇指和食指按压肚脐周围,同时配合呼吸运动。
    全身推拿可以放松身体肌肉,缓解疼痛和疲劳,同时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捏脊法和拍打法等。捏脊法是指用双手捏住脊柱两侧的肌肉,从下向上逐渐提捏;拍打法是指用空心拳或掌心拍打全身各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效果显著
    中医治疗胃肠炎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改善症状 通过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胃肠炎患者的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这些方法可以调节胃肠道,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中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脾胃功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
    预防复发 中医治疗胃肠炎不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更是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通过长期的饮食调理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胃肠炎复发。
    副作用小 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治疗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小,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或损伤。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胃肠炎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疾病复发。然而,中医治疗胃肠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个体差异较大、起效较慢等。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胃肠炎时,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作者供职于广西崇左市复退军人医院中医康复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