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2023-12-05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特别报道·健康促进 浏览:10792 次 【查看证书】□佟梓滨
CT检查的种类
1.低剂量螺旋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
低剂量螺旋CT检查是指通过对机器扫描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保证图形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而施行的CT检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辐射剂量只有普通CT检查的1/5左右。但是降低辐射剂量会导致图像的清晰度降低。因此,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主要用于肺部检查,对早期肺癌、慢阻肺和早期肺纤维化等疾病进行筛查。另外,体检时建议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婴幼儿等敏感人群也建议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
2.常规CT检查
常规CT检查是应用常规剂量进行的检查,多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常规检查,尤其是胸部的检查。很多肺结节患者做过胸部常规CT检查。相比于胸部X线检查来说,胸部常规CT检查更清晰,可以发现小结节。虽然常规CT检查比低剂量螺旋CT检查辐射剂量高,但是也只有3毫希弗~5毫希弗。因此,每年进行1次~2次胸部常规CT检查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与低剂量螺旋CT检查相比,常规CT检查的图像更为清晰。一旦发现肺结节,一定要定期做胸部常规CT检查。
3.增强CT检查
增强CT检查多用于手术前评估和肿瘤的良性、恶性鉴别诊断。增强CT检查是通过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病变部位能够更加清晰地显影,能更好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有利于发现病灶,同时可清晰地显示病灶的范围和性质,是肿瘤手术前非常好的辅助检查手段。相较于常规CT检查,增强CT检查耗时更长,花费更多。
4.ECT检查
ECT又称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的检查方法。ECT成像的基本原理:将放射性药物放入人体,再用显像仪器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药物分布情况,通过放射性物质异常浓聚或稀释现象,判断是否发生转移。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无论肿瘤术前还是术后身体出现可疑性骨痛,都要排除骨转移,需要进行ECT检查。
5.PET-CT检查
PET-CT又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多用于全身肿瘤的筛查及良性、恶性的判断。PET-CT检查是将一种名为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药物静脉注入人体。这种物质是很好的显像剂,只要肿瘤细胞将其摄入,经过PET-CT显像就可以发现肿瘤。对于不能判断良性、恶性的肿瘤,PET-CT检查具有较好的影像学意义。
CT检查注意事项
做CT检查要注意这些事项:去掉身上的金属物品;进行腹部平扫时,建议空腹;做增强CT检查必须空腹;做下腹盆腔CT检查,建议憋尿;肾小球滤过率<60毫升/分时,除非病情需要,一般不建议做增强CT检查;装有起搏器的患者原则上可以做CT检查,但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总之,低剂量螺旋CT检查多用于肺结节的早筛、胸部体检等;常规CT检查多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常规检查及肿瘤患者的复查;增强CT检查用于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手术前后的检查;ECT检查用于肿瘤骨转移的诊断;PET-CT检查一般用于全身肿瘤的筛查及良性、恶性的判断。
(作者供职于南阳市中心医院CT影像诊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