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及分类
2023-12-02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健康促进 浏览:10896 次 【查看证书】□梁林华
一天,医院急诊室接到120指令,某酒店有一名男子昏倒,考虑是心脏病发作。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发现该男子已经没有呼吸、心跳,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打开气道准备插管时,发现了一块南瓜饼紧紧地卡在患者的喉咙里。由于失去最佳抢救时机,该男子没能被抢救过来。他的死因是什么呢?答案是气道异物梗阻。
什么人容易出现气道异物梗阻
老年人 因器官功能退化、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原因,导致吞咽功能障碍。
成年人 饮食不慎、醉酒后呕吐。
儿童 吃东西时哭闹、器官发育不全。
出现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
在喉结后上部,气管和食管连接处称为会厌。人们在进食时说话,会厌就会张开,食物会进入气管,引起呛咳、呼吸困难,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气道异物梗阻的特点
1.一个意识清醒的人,在进食时突然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呛咳等症状。
2.手呈“V”字状紧贴在颈前咽喉部位,出现极度不适症状。
气道异物梗阻发生时,患者表现为突发剧烈呛咳、颜面发绀、呼吸困难。该病进展迅速,如不及时解除梗阻,数分钟内即可导致患者死亡。即使及时抢救,患者也会因脑缺氧时间过长,遗留瘫痪、失语、智力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后,目击者的帮助或者患者本人的紧急自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不能坐等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常用的抢救方法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亨利·海姆立克是美国的一名外科医生,他发明了一种运用于呼吸道异物窒息的快速急救手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这种急救方法可有效解决气道异物梗阻问题。因此,该疗法被广泛推广与应用。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增加腹部和胸部的压力,将进入气道的物体挤出。
操作方法: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肺下部,从而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气管气流,可以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挤出,使人获救。
气道异物梗阻的征象
1.时常见到人们在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及啼哭时发生食物、异物卡喉情况,尤其多见于儿童。异物卡喉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声、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症状。
2.异物卡喉的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呼吸,也不能咳嗽,脸色变紫。此时,患者可能会用一只手或者双手抓住自己的喉部,即气道异物梗阻的征象。此时,可以询问患者:“你被东西卡住喉咙了吗?”如果患者点头表示确认,应立刻应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抢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分类
海姆立克急救法(站立位) 1.施救者站在患者后面,脚成弓步状,前脚置于患者双脚之间,以大拇指侧与食指侧对准患者剑突与肚脐之间的腹部,具体位置在肚脐上部两横指处。2.用左手将患者背部轻轻推向前,使患者处于前倾位置,头部略低,嘴要张开,有利于呼吸道异物被排出。将右手握紧拳头,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患者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压迫,以形成气流把异物挤出,该法又被称为“余气冲击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卧位) 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不清,患者站立时不便于施救,可让患者取卧位。首先,开放患者的呼吸道,然后施救者骑跨在患者的大腿外侧,一只手以掌根按压其肚脐与剑突部位,另一只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进行冲击性、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持续至患者的呼吸道异物被排出。其次,检查口腔,如果异物已经被挤出,施救者应用手指从患者的口腔内取出异物。最后,异物被取出后,应及时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如无呼吸、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海姆立克急救法(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 双手握拳用急速冲击性的、向内上方的压力,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或者稍微弯下腰部,依靠在一个固定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自己的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持续重复动作,直至异物被排出。
海姆立克急救法(儿童) 如果是儿童发生气道异物梗阻,其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要领和成年人相同。
婴儿呼吸道异物窒息急救方法 若婴幼儿有气道异物梗阻,则不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免伤及腹腔内器官,应改为拍背压胸法。具体方法为:施救者一只手置于婴幼儿颈背部,另一只手置于婴幼儿颈胸部。先让婴幼儿趴在施救者的前臂,依靠在施救者的大腿上,头部稍向下前倾,在其背部两肩胛骨中间拍背5次,依据患儿的年龄决定力量的大小。如果异物未被挤出,再将婴幼儿翻身,在其胸骨下半部,用食指及中指按压胸部5次,重复上述动作直到异物被排出。
(作者供职于柳州市柳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