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中医医院:打造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
2023-11-30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河南老龄 浏览:11191 次
濮阳市中医医院北院区为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濮阳市人民政府采取“政府监管,委托医院运营”的一家公办医养结合机构,设置医养床位460张。近年来,该中心积极探索三级甲等医院引领“五位一体”(医养、康养、护养、文养、食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医养康护服务全面发展,打造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需求,在医疗服务区设立心内科、老年病科、综合康复服务区、治未病康复科、安宁疗护区、康复大厅、名医堂等,守护老年人健康;在养老服务区设置接待室、评估室、照料单元、失智老年人照料单元、心理咨询室、公共洗浴区域等;设置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该中心配备急救生命支持和康复疗养设备215台,全面发挥医养结合中心在治疗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作用。该中心适老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并配备中央空调、床头呼叫系统、负压装置、氧气装置及全屋网络覆盖,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优质服务。
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坚持“公办公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老年人提供强大的服务保障。濮阳市民政局与濮阳市中医医院签订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框架协议,在审批、备案上给予政策支持。濮阳市民政局免费向濮阳市中医医院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场所,濮阳市中医医院对服务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满足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在濮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双方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从质量安全、从业人员、项目资金、运营秩序等方面进行监督指导。
在利用三级甲等医院优势开展“医养”方面,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结合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设立心内科、老年病科、安宁疗护区等,配有放射、检验等辅助科室,配备专业医护团队,老年人可随时就诊;养老区配备全科医生和专业的护理团队,24小时关注老年人健康情况;设立名医堂,濮阳市中医医院60多位知名专家轮流坐诊,满足老年人疑难杂症救治需求;定期组织多学科专家到养老区免费巡诊,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健康隐患;建立医疗和养老床位转换机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可随时转换,既方便老年人就诊,又最大限度地提升床位使用率;畅通与濮阳市中医医院的转诊绿色通道;开展安宁疗护服务,为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舒适照护、心理、精神等人文关怀服务。
在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康养”方面,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预防性、长效性健康管理,科学开展康复评估,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设立康复中心,配备专业康复技术人员14人、专业的康复设备114件,设立康复大厅,为老年人进行康复指导。对于失能老年人,该中心提供便利、专业的床旁康复或中医药特色治疗服务;对于半失能老年人,积极改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将中医药特色治疗与康复训练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针对常见老年疾病开展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足疗、药膳等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设置健康大讲堂,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为老年人及家属传授健康知识。
在配备专业的护理团队开展“护养”方面,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日为老年人提供自制中药养生茶,开展中医药特色活动,例如周一头部按摩,预防脑血管疾病,让老年人思维更加敏捷;周三为老年人熬制自主研发的中药足浴包,既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又可以缓解疲劳、强身健体;周五为老年人开展刮痧活动,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每日护理人员带领老年人做养生保健操、手指操、经络操等,使老年人在生活中达到养生的目的。
在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开展“文养”方面,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该中心设有多功能活动室、阅览室等,并在院内设置运动健身器材,方便老年人日常娱乐;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红歌大赛、书画比赛等,每月举办联谊会,设立“夕阳红大舞台”,让老年人充分发挥余热,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融入感;联合社会各界开展丰富多彩的慰问活动,让老年人多接触社会;院内随处可见中医药文化、养生知识和孝文化知识,让老年人随时学习养生知识,让老年人的家属受到孝文化熏陶;专门配备2名心理咨询师和1名有高级职称的社工,并设立心理咨询室和社会工作室,针对老年人出现的孤独失落等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干预。
在结合老年人饮食习惯开展“食养”方面,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专职营养师,制定药膳食谱、慢性病食谱,推出个性化膳食服务;根据老年人所需的营养进行合理搭配,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目前,濮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院老年人长期保持在300人左右,成为濮阳市在院人数最多的医养结合机构。该中心被确定为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控制中心濮阳分中心。濮阳市委、市政府将该中心东侧的42.38亩(1亩=666.67平方米)土地划拨至该中心,用于后续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医养床位1000张。
(本报记者冯金灿、陈述明整理)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