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利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危重患儿能否存活,以及存活患儿后期的生存质量和后遗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集中了高水平的新生儿医疗护理队伍,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使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舒适的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出生后28天以内的患儿,覆盖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围产期窒息缺氧、新生儿重症肺炎、新生儿感染败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瘤、消化道畸形等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围手术期管理、多脏器功能衰竭、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患儿,在急危重症救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还会对出院的患儿及其他危重患儿进行随访,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并给予养护和康复指导。
入院护理
危重患儿的身体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因此,患儿在进入重症监护室时,就应对其进行密切地观察,这是有效处理问题的关键。常规观察内容包括生命体征、设备使用等多个方面,护士应进行记录。
检测生命体征 由于诊断与检测数据有密切关联。因此,在入院时,患儿就需要进行生命体征检测。此外,患儿的出入量及药物的使用剂量,都要以体重或体表面积为依据;如果数据不正确,则可导致计算错误,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入院后,患儿的体重变化,是补液和喂养的重要依据。因此,仔细记录入院时的生命体征数据,关系到患儿补液和喂养方案的制定。
入院前的准备 检查、确保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每个患儿的床边均有急救复苏设备,做好前瞻性护理,如提前预热好暖箱、辐射保暖台等,尽量避免患儿体温流失。
入院时评估 确认患儿是否处于严重抑制状态(如呼吸困难或缺氧状态),是否需要紧急处理。如果患儿不需要紧急处理,医务人员则在辐射保暖台下与患儿家长一起完成评估工作。
常规护理和监护
生命体征 每天都要给患儿称体重,记录出入量,每班护士小结一次,每24小时总结一次;必要时,检测患儿的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心脏呼吸系统 患儿需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每小时记录一次;同时,记录口腔、气管分泌物的量、性质和颜色;气管插管、拔管、调整导管位置后,均需要拍片一次;每小时记录一次血氧饱和度。
神经系统 注意患儿意识程度,对刺激的反应;按照医嘱观察神经系统症状;不足2500克或一个月的患儿,每天测量头围一次。
消化系统 体重在2500克以下的患儿,每班测量一次腹围;不能自行吸吮的患儿可进行鼻饲喂养,每次鼻饲前检查胃内残余物的容量;记录鼻饲管分泌物的性质。
皮肤保护 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发育不全,角质层较薄,粘贴和去除胶带时需要格外小心,以免皮肤受到损伤。另外,患儿大小便后,要及时更换一次性纸尿裤,以免发生红臀情况。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