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病因与预防

2023-11-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浏览:13300 次 【查看证书

□曹刚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心脏功能、结构疾病引起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减弱,心脏泵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出现以呼吸困难、水肿、体力受限的一类疾病。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心力衰竭的症状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等。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

    1.左心衰竭:左心衰竭是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极为常见,以肺淤血为主要特征。慢性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严重呼吸困难、频繁咳嗽、咯粉红泡沫样痰等。

    2.右心衰竭:是体循环静脉回流受阻引起各脏器淤血及缺氧的综合征。长期胃肠道淤血会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肝淤血会引起上腹部胀满、腹痛等;肾脏淤血会引起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等。

心力衰竭的病因

    1.常见的病因是心律失常、原发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梗死。

    2.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3.代谢障碍性心肌病也是常见的原因。

    4.心脏负荷过重也会引起心力衰竭,如血容量负荷过重,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的反流,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

    5.使左右心室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如高血压病、肺动脉高压。这些病也会引起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进行药物治疗时,所用的药物主要有利尿剂(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血管紧张度,减少心脏负担)、β受体拮抗剂(帮助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氧耗,改善心脏结构)等。

    生活方式改变主要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针对不同的病因和阶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

心力衰竭的预防

    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基础。

    其次,积极治疗和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炎等,是预防心力衰竭的重要措施。

    再次,做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为身体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心率加快,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最后,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预防心力衰竭。同时,要重视体检,定期到医院体检也有助于预防心力衰竭。

    (作者供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心内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