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痛经有妙招儿

2023-11-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杏林 浏览:18984 次 【查看证书

□纪颖

 

   痛经是指在月经期间或月经期前后,出现的周期性腹部疼痛,通常还伴随其他不适。痛经是常见的问题,其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虽然痛经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它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中医有多种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痛经,例如药物治疗、针灸等。
发病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痛经通常是由气滞、血瘀、寒湿、气虚等因素引起的。
    气滞 气滞是指气血运行受阻,通常由情绪不畅、饮食不节、久坐等因素导致。气滞可引起腹部疼痛,患者通常伴随着腹胀、情绪波动过大等症状。
    血瘀 血瘀是指经血在子宫内停滞不前,形成血块。这可能是由体内血液循环不畅,慢性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寒湿 寒湿是指寒冷湿气侵袭身体,导致子宫肌肉痉挛和紧张。这可能与季节、饮食和生活环境有关。
    气虚 因为气虚,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气虚可导致患者月经失调和腹部疼痛。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因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下是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人体内的气血流动。对于痛经患者,针灸可以用来缓解气滞、血瘀和肌肉痉挛等症状。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者痛经的程度。
    中药治疗 中医师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处方。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当归、红花、砂仁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气滞、血瘀和寒湿等症状。
    艾灸 艾灸是一种热敷疗法,使用燃烧的艾草来刺激经络和穴位。艾灸可以促进气血流动,缓解痛经的症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强调生活习惯对健康的影响。痛经患者要避免摄入生冷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量,坚持适度运动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都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痛经症状。
    情绪调理 痛经常常与情绪不畅有关。中医认为,情绪不稳定会导致气滞,从而引发痛经。因此,情绪调理也是治疗痛经的一部分,患者可以使用冥想、气功等技巧,减轻痛经程度。
如何预防
    以下是一些中医建议,有助于患者减轻痛经症状。
    饮食调理 痛经患者应避免摄入生冷、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选择温热的食物。
    月经期间注意防寒保暖 在月经期间,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以使用热水袋等物品来保持腹部温暖。
    适度运动 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患者气血流通,减轻痛经程度。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月经期间。
    及时就诊 如果痛经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作者供职于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