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咳嗽

2023-11-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3108 次 【查看证书


□吴建萍

   秋冬季节,进入流感及支原体肺炎高发期,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累及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时,便会出现发热、咳嗽、咯痰、胸闷等症状,但随着抗感染等治疗,发热等症状会得到较好的控制,很大一部分人会遗留咳嗽症状,且久久不愈。中医对外感咳嗽的治疗效果显著,下面笔者和大家一起了解其中机理及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咳嗽不离乎肺,肺属娇脏,主宣发肃降,主呼吸,肺合皮毛,不论任何原因,只要引起肺部宣发肃降功能异常,就会出现咳嗽、咯痰等。但是能引起肺部宣发肃降功能异常的原因是很多的,常见有风寒、风热、燥邪等外邪从体表或呼吸道进入,或致肺气瘀滞,或热郁结于肺,或耗伤肺阴,终使肺之宣肃功能失常,引起咳嗽、咯痰。《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咳嗽不是仅由外感(风寒、风热、燥)引发,其他脏腑的功能异常(内因)会通过经络而影响肺部功能,故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两方面进行论治。从咳嗽发作的时间和节律而言,白天咳嗽为主者,多为外感咳嗽;遇风、冷空气、刺激性物质时咳嗽加重,伴咽喉痒者,多属风邪伏肺;痰白稀薄者属风寒;痰黄黏稠者属热;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痰白清稀、呈泡沫状者属饮、属寒;咯吐血痰属肺热、阴虚;咳而痰少者属燥热、气火、阴虚;咳而痰多者属湿痰、痰热、虚寒;咯痰有腥臭味者多属痰热。
    下面笔者主要介绍常见的外感咳嗽,结合其伴随症状,可分为以下四种证型。
    风寒咳嗽 症状表现为咳嗽,咯痰稀薄色白,恶寒,鼻塞,流鼻涕,肢体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治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中成药有三拗片、小青龙胶囊、通宣理肺丸等。
    风热咳嗽 症状表现为咳嗽,痰白或黄、黏稠,咯痰不爽,发热,鼻塞,流黄鼻涕,咽痛,口渴,舌尖红、舌苔薄黄,咽部明显充血。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止咳。用药可选用银翘片、桑菊感冒片、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等。
    凉燥犯肺 症状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痰黏不易咯出,起初恶寒,舌尖红、舌苔薄黄,咽无明显充血。治则疏风润燥、宣肺止咳。用药可选蜜炼川贝枇杷膏、养阴清肺丸、百合固金口服液等。
    风盛挛急 症状表现为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症状加重,多见夜卧晨起咳嗽剧烈,呈反复性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治则疏风宣肺,解痉止咳。可选用苏黄止咳胶囊。
     (作者供职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