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2023-11-0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三版:合理用药 浏览:18830 次 【查看证书】□孙延芳
药品不良反应是在使用药品时出现的任何不符合药品治疗学原则,并且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或损害的情况。因此,正确识别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副反应 是在正常用药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大多比较轻微,对身体没有明显的影响,停药后可自行恢复。
毒性反应 是药品使用过量,超过治疗剂量,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作用。其症状因药品种类和个体差异而异,严重程度不等。
过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是患者对某种药品产生异常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继发反应 使用药品后,因体内菌群失调、并发感染等引起的反应。
特异性反应 少数特定患者使用某种药品后出现的特殊反应,可能与个体遗传差异有关。
药品不良反应的症状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多见于抗生素、化疗药品等使用后。
皮肤黏膜反应 皮疹、瘙痒、剥脱性皮炎、脱发等,多见于抗肿瘤药品、抗过敏药品等使用后。
肝损害 肝功能减退、肝炎等,多见于抗结核病药品、抗炎药品等使用后。
肾损害 肾功能减退、肾毒性等,多见于非甾体抗炎药等使用后。
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多见于抗心律失常药品、抗高血压药品等使用后。
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多见于抗肿瘤药品、抗生素等使用后。
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副反应 大多较轻微,一般无须特殊处理,停药后可自行恢复;若反应较重,需要调整药品剂量或更改药品种类。
毒性反应 关键是预防,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品,避免过量使用。患者一旦出现毒性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过敏反应 患者首次使用某种药品时,应将自己的过敏史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合理用药。患者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
继发反应 关键在预防,在使用药品前,了解可能的继发反应,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特异性反应 因个体差异较大,无法预测和预防。患者一旦出现特异性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何预防药品不良反应
要想预防药品不良反应,要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证,遵循医嘱用药,不随意更改药品种类和剂量;了解自身过敏史,并详细告知医生,以便合理用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尽早治疗;使用药品治疗时,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注意不同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药品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免疫力。
总之,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应提高警惕,预防药品不良反应,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证,了解自身过敏史,定期检查,注意不同药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作者供职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卫生院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