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预警信号
2023-11-0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八版:健康促进 浏览:16655 次 【查看证书】
□周红霞
秋冬季节是卒中的高发期,尤其是强冷空气导致的温度骤降,会进一步增加卒中急性发作的风险。
冬季更应预防卒中
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生活的“头号杀手”。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1494万人,每年新发卒中330万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卒中存活者中80%左右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约75%丧失劳动能力,部分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大小便障碍等。其虽然来势汹汹,危害极大,但仍然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
识别卒中的危险因素
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大量饮酒、不合理膳食、作息不规律、超重或肥胖、缺乏锻炼、卒中家族史,以及烟雾病、卵圆孔未闭、偏头痛、口服避孕药等。
警惕卒中的预警信号
卒中发生前常常有一些先兆症状,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能预防卒中的发生。卒中的预警信号主要表现为:一过性口眼歪斜,偏侧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利,饮水呛咳,流口水,眼前发黑,一过性单眼失明,看东西重影,走路向一侧歪,站立后头晕,突然晕倒,突然头痛剧烈或与以往头痛性质不一样,白天瞌睡增多等。
另外,还可以根据“BEFASE”原则识别卒中的早期症状。“B”即Balance(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即Eyes(眼睛),突发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即Face(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即Arms(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即Speech(语言),言语困难、理解困难。“T”即Time(时间),时间紧迫,出现上述症状要尽快拨打120,到医院紧急救治。
如何预防卒中发生
卒中的预防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健康四大基石”。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淡饮食,多饮水,控制体重,科学运动,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注意天气变化,控制情绪,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防患于未然。有卒中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外周动脉疾病等病史者,要加强二级预防,接受专科医生的建议,遵医嘱定期服药,避免擅自停药,预防卒中进展。
发生卒中怎么办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预后。要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预警信号,尽早救治。如果出现疑似卒中的相关症状,千万不能抱着“等一等”的态度,也不要擅自用药和迷信民间放血疗法,要立即拨打120,并通过“卒中地图”小程序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及时采取溶栓、取栓等急救措施,减少卒中致死、致残的发生。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6小时以内是关键治疗阶段,4.5小时内到达医院可以进行溶栓治疗,有1/3的患者会获得良好预后,能生活自理。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