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中医疗法
2023-10-3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一版:临证 浏览:18080 次 【查看证书】
□丁瑞丛
血管性痴呆,又称脑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目前,西医在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人们对中医疗法的关注,在血管性痴呆领域逐渐展示出独特的治疗效果。
针灸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疗法之一,在治疗血管性痴呆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增加脑部供氧、促进脑细胞代谢活动,从而起到保护脑功能、延缓病变进展的作用。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穴、风池穴、天柱穴、太阳穴、大椎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等。
药膳调理 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中一些中药对改善脑血管性痴呆的症状效果显著。比如天麻、枸杞子、淮山药、黄精等中药被广泛应用,具有滋养肝肾、益气养血的功效。患者可以利用这些中药制作药膳,如枸杞子炖鸽肉、淮山药炖乌鸡等,以增强体质,改善机体功能。
气功调理 气功是一种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调整呼吸、运动身体等方式,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性的保护,调整身体的异常状态,加强低代谢生理状态下的保护,调整内分泌和增强免疫力等作用。针对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一些气功练习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脑部供血不足。比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功法可以通过舒展颈椎、活动脊柱等,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脑部营养供应。
精神调养 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改善血管性痴呆很重要。患者可以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听轻音乐、绘画、练习书法、读书等方式来丰富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定期进行放松、冥想等精神调养也有助于减轻压力,提升认知功能。
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外,预防和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饮食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取富含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核桃等;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以保持血管健康。
适度运动 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脑功能。
控制情绪 避免过度焦虑、紧张,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改善大脑血液供应和运转。
学习训练 多读书,学习新知识,进行思维训练,有助于保持大脑活跃,预防血管性痴呆。
综上所述,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和中药调理等。此外,预防和养生也非常重要,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绪调节等,预防血管性痴呆。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