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的预防和护理

2023-10-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健康促进 浏览:12169 次 【查看证书

 

□贾文文

    王先生造口术后1年半,在一次举起重物后,腹部造口旁突然突出隆起,平卧位后自行回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患者出现了造口旁疝。造口旁疝,是腹腔内脏器等内容物从造口旁的腹壁薄弱处或缺损处向外异常突出形成的腹壁疝。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地了解一下造口旁疝的相关知识吧。

发生率及危害

    造口旁疝是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结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3%~48%;回肠造口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病率为30%以下,且大部分在造口术后2年内发生。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会带来各种不良影响,若旁疝出现绞窄坏死,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表现

    1.腹部凸起

    造口旁出现不明原因的凸起,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腹压增加(如搬重物、剧烈咳嗽)时出现,休息或平卧时减小或消失。

    2.疼痛不适

    疼痛主要是由于腹壁受到牵扯引起的,少数严重疼痛者则可能由肠梗阻引起。

    3.造口渗漏

    是由于腹部膨隆导致造口装置与造口之间封闭不严引起的,可导致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

危险因素

    很多原因都可能会引起造口旁疝,只有准确地识别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引起造口旁疝的原因一方面是患者相关因素,一方面是手术相关因素,具体如下:

    患者相关因素:

    1.腹壁薄弱、腹部肌肉松弛:造口术后,老年人、肥胖患者,腹部肌肉较薄或腹壁肌肉的退行性变,可能引起造口旁疝。

    2.腹压升高:剧烈咳嗽、提重物、腹胀等,容易造成腹腔压力增大,肠管或者网膜从造口旁向体表突出,从而形成造口旁疝。

    3.其他: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术后放化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均可影响术后组织的修复,增加造口旁疝的发生风险。

    手术相关因素:

    1.造口类型:一般来说,结肠造口术后发生造口旁疝的概率大于回肠造口术。

    2.造口位置:腹膜外造口、经腹直肌造口的造口旁疝发生率较小。

    3.造口孔径:有关研究表明,造口孔径≤25毫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造口旁疝的发生。

预防和护理

    根据造口旁疝的诱发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改变行为习惯或者提升护理技能有助于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

    1.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尽量不要用力咳嗽和呕吐、提举重物或用力大小便,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按压造口旁皮肤,减轻腹壁张力,降低腹内压。

    2.手术后早期可使用轻便的支撑性内衣或腹带。

    3.手术后至少3个月避免举重或参加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4.食用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5.坚持腹肌锻炼,避免肥胖或过度消瘦。

    6.戒烟,积极治疗便秘、前列腺增生等。

    7.结肠造口灌洗者应停止灌洗,使用一件式造口袋。

    8.避免频繁更换造口底盘。

    9.造口颜色变暗或持续疼痛、恶心呕吐或突入疝环的肠管发生嵌顿时,应报告医师。

    10.定期随访。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