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原因、症状与治疗

2023-10-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健康促进 浏览:12797 次 【查看证书

□夏晶晶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发生异常。下面将介绍心律失常的原因、症状和治疗。
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冠心病、心肌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
    2.内分泌失调: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疾病会干扰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导致心律失常。
    3.药物副作用:一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镇痛药等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律失常。
    4.生活习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因素之一,如缺乏运动、过度饮酒和吸烟等都可能影响心脏的节律和频率。
    5.其他因素:心脏纤维化等。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类型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症状:
    1.心动过速:当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增加时,心脏会跳得过快,导致心动过速,可能会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
    2.心跳过慢:当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减少时,心脏会跳得过慢,导致心动过缓,可能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
    3.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室提前收缩,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4.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室和心房同时收缩,可能会导致心悸、头晕、晕厥等症状。
    5.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房不规则收缩,可能会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
    6.室颤:室颤是指心脏的电活动异常导致心室不规则收缩。这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等严重后果。
心律失常的治疗
    心律失常的治疗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干扰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从而减缓或纠正心律失常,但药物治疗需要坚持,并且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和耐药性。
    2.导管消融:导管消融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术来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通过血管将导管插入心脏,将电能或冷冻能量传递到异常电生理部位,从而消除心律失常。导管消融通常适用于难以药物治疗的复杂心律失常患者。
    3.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是一种通过手术植入患者胸部或腹部的小型设备。它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时通过电击来纠正心律失常,从而预防猝死。植入式心脏除颤器通常适用于有猝死风险的心律失常患者。
    4.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也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患者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5.针对病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也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等,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恶化。
    (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