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后怎样进行康复护理
2023-10-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五版:妇幼健康 浏览:122566 次 【查看证书】
□黄明丽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童骨折在儿童外伤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儿童骨折康复护理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相对特殊,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骨折康复过程中需要采用更为细致、周到的护理方法。
儿童骨折的特点
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骨骼韧带较为柔软,这使得儿童骨折时呈现出一系列特点,这些特点在制定骨折康复护理策略时应予以考虑。
首先,儿童更容易出现弯曲性骨折,这意味着骨折部位可能出现位移,而不是像成年人那样完全断裂。这种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在处理骨折时必须格外谨慎,确保正确固定,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其次,儿童骨折的康复过程相对较快,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康复护理时间窗口较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骨折愈合情况,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在制订儿童骨折康复计划时,了解骨折类型和特点至关重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生长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以确保有效固定。同时,由于儿童骨折愈合速度较快,必须密切关注患儿的康复进展,这包括定期的复查和评估,以便在适当的时机调整护理方案。
通过深入了解儿童骨折的特点,护理人员可以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这不仅可以加速康复过程,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护理方法与关键环节
正确固定 儿童骨折的固定是关键步骤,专业和适度至关重要。正确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但过度固定可能导致肌肉问题。护理人员在这个阶段扮演着关键角色,需要根据医嘱准确固定,并引导患儿进行关节活动。专业固定需要解剖学知识和技能的支持,要选用适龄固定器材确保稳定。根据情况定期检查固定,避免紧或松带来康复问题。
合理饮食 在儿童骨折康复期间,保障足够的营养摄入对骨折愈合至关重要。钙、磷、维生素D等元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钙是构成骨骼组织的基本成分,维生素D则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而磷则参与了骨骼的矿物质代谢。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督促患儿合理摄取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比如奶类、豆制品、鱼类等,以促进骨骼健康发育。
在制订饮食计划时,护理人员还需要考虑患儿的口味偏好和过敏情况等。特别是在康复期间,患儿可能需要额外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骨折愈合,因此饮食的平衡性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定期营养评估也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 骨折不仅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还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康复时间长、疼痛和与同龄人的不同,可能引发患儿情绪波动。护理需要与患儿进行良好沟通,倾听需求,提供心理支持,积极帮助康复。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康复过程和好处,激发患儿的积极性。
定期评估 在儿童骨折康复护理中,灵活和持续康复计划至关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康复进展,与医生紧密合作,根据孩子的情况灵活调整计划。同时,考虑生活环境和日常需求,以及定期评估,确保康复进程顺利。
康复护理个性化
每个骨折患儿的生长发育、骨折类型、体质等都存在差异,因此康复护理应当个性化。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确保治疗效果。
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
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 康复阶段是儿童骨折治疗的关键时期,物理治疗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护理人员与康复师要密切合作,制订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这包括逐渐增加受伤部位负荷,帮助儿童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和身体平衡能力。同时,护理人员需要监测患儿康复进展,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功能恢复 在康复过程中,恢复受伤部位功能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护理人员应当引导患儿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训练,如站立、行走、上下楼梯等,帮助患儿逐渐恢复正常生活水平。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儿的姿势习惯,避免因为错误的姿势影响骨折部位愈合和功能恢复。
康复结束与长期关注
康复结束的标志 儿童骨折康复并不仅是时间问题,是一个逐步恢复的过程。康复结束不仅取决于骨折愈合,还包括患儿肌肉力量、关节活动范围、功能恢复等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判断何时可以结束康复治疗,同时也要让患儿了解,康复结束并不代表康复训练就此结束,患儿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度锻炼和合理饮食习惯。
定期随访 康复结束并不代表护理任务完成,定期随访同样重要。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定期随访,监测骨折部位情况,确保康复效果稳定与持久。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与患儿沟通,长期关注患儿的康复状况,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支持和指导。
儿童骨折康复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医疗、营养、心理等方面因素。护理人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耐心和关爱。采用正确的固定方法,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保障营养,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以及必要的安全教育,可以帮助骨折患儿取得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供职于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