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帕之路,用脑起搏器点亮生活

2023-10-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二版:健康促进 浏览:17254 次 【查看证书

□富晶

   提到帕金森病,大家肯定觉得不陌生。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左右。帕金森病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一旦患病,就要长期服药,无法被治愈,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步丧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神经调控技术给广大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相对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外科治疗方法。下面,我们来聊一聊关于脑起搏器的那点事儿。
什么是脑起搏器
    脑起搏器是一种电子装置,与心脏起搏器类似。医生将脑起搏器植入患者体内,发出一定幅值、频率的电流,刺激特定的脑区,从而调节大脑功能,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脑起搏器由植入大脑的电极与植入胸口皮下的脉冲发生器组成,中间用导线连接。我们常说的DBS就是应用脑起搏器进行治疗的手术方式,术后通过合理程控,能够得到明确的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运动症状,也可减少抗帕金森药物的剂量,具有可调、可逆、微创、安全等优势。
脑起搏器植入可治疗哪些疾病
    脑起搏器植入治疗的疾病种类甚多,包括但不限于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特发性震颤、亨廷顿舞蹈病、药物难治性癫痫、抑郁症、药物成瘾、进食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
DBS手术能根治帕金森病吗
    帕金森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服药,通过DBS手术结合药物治疗能更好地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帕金森病。
什么时候做手术最适合
    首先,要符合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其次,在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后,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出现严重的剂末现象;功能障碍性异动;药物难治性震颤;典型的开关现象;肌张力障碍;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无法继续服用相关药物。同时还要对急性左旋多巴药物反应良好,病程>5年(不绝对)。
年龄对手术有影响吗
    年龄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是高龄患者,往往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药物控制不理想的严重高血压病或凝血功能障碍。如果是高龄且病史较长的患者,疾病进展至帕金森病晚期,或高龄且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无法配合手术,是不适合进行DBS手术的。但因为帕金森病本身就属于老年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超过60岁,所以对无明显脑萎缩、无明显脑血管病、相对高龄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后,对于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75岁以上),依旧可以进行脑起搏器手术。
术后药量能减少吗
    放置脑起搏器后,依然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共同控制帕金森病症状。但通常放置脑起搏器且开机后经过3个月左右的观察期,若患者的运动症状明显改善,此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减药。即使症状控制得十分满意,也不建议患者立即停药,此时可以适当降低电刺激强度,并配合少量的药物治疗。一般选用丘脑底核电刺激的患者,药物剂量减少比较明显,而选择苍白球电刺激的患者减药不如前者明显。另外,当开机之后,患者出现异动症表现,也需要减少口服药物,尤其是美多芭剂量,或改服缓释剂型等,以减少异动症状。
脑起搏器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脑起搏器系统中埋在胸前皮下的刺激器(俗称电池)是否能够充电,将脑起搏器分为不可充电电池型和可充电电池型两种。不可充电的脑起搏器又分为单通道刺激器和双通道刺激器。电池使用时无须充电,但电池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检查电量,以便及时更换。双通道不可充电,电池体积较大,埋藏于皮下,外形较为突出。可充电电池型需要术后维持,患者要定期对电池充电,患者本人或家属可以通过配备的充电系统在体外为电池定期充电。无论选择每周充电还是每天充电,均不会影响电池的电量及电池寿命。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较长,体积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多次更换电池手术的风险。
脑起搏器的使用寿命有多长
    不可充电的脑起搏器的电池寿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脑起搏器型号、刺激参数的大小、刺激模式选择、调整参数的频次、系统阻抗、开启刺激时间等。一般情况下,单通道不可充电电池的平均使用寿命是4年~6年,双通道电池的使用寿命是3年~5年;而对于可充电的脑起搏器,电池寿命显著延长,若合理充电,电池寿命可长达9年~15年,甚至更久。
未来有哪些脑起搏器新技术
    目前,远程程控技术、变频刺激技术、术中MRI(磁共振成像)引导的无框架DBS技术、机器人辅助DBS技术等都已开始在临床中应用,未来其应用会更加广泛。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会出现方向可控性电极、基于核团亚分区的靶点定位、基于局部场电位等的闭环式电刺激、新型电池等一系列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将推动脑起搏器治疗向更精准、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要求日益增高,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在神经调控技术出现之前,帕金森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毁损脑内神经核团为主,给患者带来不可逆的伤害。神经调控技术的出现大大地完善和推动了近代功能神经外科的成熟和发展,使功能神经外科成为目前医药技术领域发展迅速的学科之一,这项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抗帕之路,脑起搏器点亮生活,希望越来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精湛的手术技术,提高生活质量,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作者供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