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喘息的护理要点
2023-10-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四版:妇幼健康 浏览:9571 次 【查看证书】□王绍燕
什么是学龄前儿童喘息
学龄前儿童喘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由多种原因引起。喘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一般在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出现。由于儿童的生理及免疫特点,喘息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
喘息是由于呼吸道炎症或异物刺激,使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量增加,导致气道狭窄。由于儿童的气道尚未发育完全、咯痰困难,所以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咳嗽与喘息症状常常同时存在。
喘息有哪些类型
发作性喘息 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加以控制后,症状可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
多诱因性喘息 喘息由多种因素诱发,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患儿在夜间、哭笑、打闹时,也会引起喘息发作。
发病因素
学龄前儿童喘息的发作与儿童自身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儿童的气道和支气管腔较成年人狭窄,气道软骨尚未发育完全,肺弹力较差,对气道的支撑作用较弱,在患呼吸系统疾病时,气道容易塌陷,影响通气功能。
大多数患儿喘息发作和呼吸系统病毒感染相关。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反复发作喘息的患儿,不仅要注意排除异物、气道畸形等因素,还要注意鉴别是否为下呼吸道炎症导致的喘息。
被动吸烟,也是导致学龄前儿童喘息发作的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等成分,会刺激支气管上皮黏膜,导致气管平滑肌收缩,影响儿童的肺部发育,增加喘息发作的风险。如果儿童存在喘息症状,家长应该戒烟。
遗传因素和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引发气道炎症,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室内环境中的花粉及装修产生的粉尘,均会直接作为过敏原引发儿童喘息,还会影响儿童早期肺功能发育,增加肺部疾病的发病风险。
氧疗注意事项
重症喘息发作的患儿,需要进行常规氧疗。在常规氧疗的过程中,若氧气流量未充分加温湿化,患儿吸入寒冷、干燥的气体,可能导致上皮细胞功能下降、黏膜纤毛清除功能受损,以及气道炎症情况加重。一部分患儿可能导致保护性支气管收缩反应和哮喘。
当常规氧疗不能缓解喘息症状时,患儿可将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作为呼吸支持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应谨慎监测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儿的潜在并发症,包括焦虑、皮肤损伤和胃扩张等,因为胃扩张会增加患儿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护理要点
适时增减衣物 家长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给儿童增减衣物,避免儿童感冒。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家长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儿童接触吸烟环境,以及炒菜产生的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同时,室内不要使用有气味的空气清新剂。
室内维持适宜的湿度 室内过湿或过干,都可能引发喘息发作,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健康。
合理饮食 家长要为儿童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多让儿童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用药管理 如果出现喘息急性发作,家长应立即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并按照医嘱给患儿用药。
消除诱因 尽量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注意居家空气质量,床品要定期清洁,卧室不摆放花草,家长避免喷香水、发胶等。有食物过敏史的患儿,应避免摄入会引发过敏的食物。
在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节,家长不要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也不要让儿童接触患感冒的人;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卫生管理 注意手卫生,家长要洗净双手后,再接触儿童。哺乳期妇女如果患感冒,最好避免接触儿童,哺乳前要洗净双手,戴上口罩喂奶。家中有人患感冒时,应尽量减少与儿童接触的时间,并经常开窗通风,必要时也可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适度运动 体质比较好的儿童,喘息发作的风险较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因为熬夜会降低免疫力,所以儿童不能熬夜,要让儿童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家长还应及时带儿童接种相关疫苗,能够降低喘息发作的风险。
秋冬季节是学龄前儿童喘息的高发期,家长要将上述知识运用起来,和喘息说:“不!”
(作者供职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