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的皮疹有哪些
2023-10-19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九版:妇幼健康 浏览:18498 次 【查看证书】□孙彦珍
新生儿皮肤娇嫩,皮肤黏膜防御能力低,容易出现各种皮肤问题。那么,常见的新生儿皮疹有哪些呢?
新生儿粟粒疹
新生儿粟粒疹是在鼻头部位出现的针尖样大小的白点或小颗粒,也可在上颚部、面颊、躯干等部位出现,多密集分布,在初生新生儿中比较常见,无痛感、痒感,与新生儿皮脂腺增生有关,属生理性改变,一般不需要处理,生后4周内自行消退。
新生儿吸吮性水疱
因胎儿在宫内用力吸吮局部皮肤所致,多表现为囊性水疱或大疱,主要在手背、手腕及前臂,呈单侧或双侧分布,面积大小不等,一般于生后3天~5天自愈,破溃面积较大时可用碘伏消毒,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等预防感染。
新生儿毒性红斑
新生儿毒性红斑又称新生儿荨麻疹,多数在生后4天内起病,少数出生时即发生,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和脓疱,随后出现淡黄或白色丘疹,有红晕,臀部、肩背部多见,7天~10天消退,病因尚不清楚,有研究结果表明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注意避免衣物过多,为自限性,无须治疗。
新生儿脓疱疮
新生儿脓疱疮又称新生儿脓疱病或新生儿天疱疮,多在生后4天~10天发病,以周围红晕不显著的薄壁水脓疱为特点,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发病急骤,传染性强,初期可无全身症状,随后可有发热,严重者可并发菌血症、肺炎等,需要应用抗菌药物局部或全身治疗。
新生儿痤疮
新生儿痤疮常分布于两颊、额头,男婴较多见,于生后2周~3周发病,表现为炎症性红斑、丘疹或脓疱,与体内雄激素的代谢、接触的环境及遗传因素等有关,为自限性疾病,4个月~5个月自行消退,需要保持面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激素。
热疹
热疹俗称痱子,多为丘疹或脓疱疹,周围有小的红晕,好发于新生儿的头、颈、躯干等部位,可有瘙痒感,与接触环境温度过高有关,需要适度保暖,可外用滑石粉等止痒。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是由于遗传(家族过敏史)和环境因素(致敏物质)共同作用导致的免疫性皮肤病,表现为红斑、水样液体渗出或水疱,好发于头面部,也可累及躯干、四肢及全身。治疗可涂抹润肤品,严重时母乳喂养需要规避高蛋白饮食,人工喂养可换用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局部应用含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一般在出生后2周~10周发病,表现为鲜红色或红黄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多伴有瘙痒,好发于头皮、前额、耳、眉、鼻颊沟及皱褶处,为受母体雄性激素影响所致,治疗上可用复合维生素B或外用植物油,伴有感染时可用抗生素,瘙痒明显时可用赛庚啶等涂抹。
尿布皮炎
尿布皮炎发生于臀部及肛门等尿布遮挡部位,属于接触性皮炎,开始为轻度潮红、肿胀,逐渐出现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防治尿布皮炎需要勤换尿布,每日用清水清洗臀部、外阴,大便后要及时清洗,保持皮肤干燥,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对于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临床上较少见,多在生后6天~10天发病,表现为坚硬的暗红色蓝色结节,可能因寒冷刺激或应激引起未成熟脂肪损伤,导致脂肪液化和坏死,数月后自然消退,一般不影响健康。 (作者供职于西峡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