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
2023-10-17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临证 浏览:17064 次 【查看证书】
□禹 恒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或面瘫,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以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疾病。面神经炎发病急速,多为单侧,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患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宽、闭合不全,口角歪向健侧,伴迎风流泪,舌前2/3区域出现味觉障碍,面部皮肤感觉麻木,少数患者伴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中医将面神经炎分为早期风寒型及风热型,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正虚型。风寒型主要有风寒表证,多有面部受凉史;风热型有风热表证,多继发于感冒发热。正虚型多面色淡白,身疲头晕等。
针灸在治疗面神经炎有明显的优势,可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予以针灸治疗。对于面神经炎的针灸治疗,最佳治疗期为病发后1周内,尽早就医,针灸可协助获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面神经炎急性期,针灸可有效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可选择远端的穴位(如风池穴、合谷穴和太冲穴等),也可在耳尖、手指远端穴位进行刺络放血治疗,待局部炎症水肿稳定后再进行面部穴位治疗。疾病康复后期除了常规针刺治疗后,患者还可以配合艾灸、面部闪罐、刮痧、梅花针等治疗方法。
针灸主要是祛风通络、疏调经络。以面颊局部和阳明经、少阳经腧穴为主。穴位有阳白穴、四白穴、太阳穴、迎香穴、地仓穴、颊车穴、牵正穴、颧髎穴、翳风穴、合谷穴等。具体操作为阳白穴透刺鱼腰穴、攒竹穴、丝竹空穴;地仓穴透刺颊车穴或牵正穴;迎香穴透刺上迎香穴或四白穴;颊车穴、牵正穴透刺太阳穴或迎香穴;四白穴、太阳穴、牵正穴进行直刺;颧髎穴、翳风穴、合谷穴以直刺为主。风寒型可加风池穴、外关穴;风热型可加风池穴、曲池穴;抬眉困难加攒竹穴;鼻唇沟变浅加迎香穴;人中沟歪斜加水沟穴;颏唇沟歪斜加承浆穴。体虚者加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温灸法可用于风寒型及正虚型,取颧髎穴、下关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等,可进行温灸或悬灸面部,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
此外,还有穴位药物注射疗法,一般取患侧阳白穴、四白穴、颊车穴、地仓穴、太阳穴、牵正穴、下关穴、迎香穴、翳风穴、曲池穴等,选维生素B12或加兰他敏注射液,面穴0.2毫升~0.3毫升/穴,体穴1毫升~2毫升/穴。每次取两三个穴进行注射,隔天1次。此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面神经炎。
针灸时要注意以下情况,比如初期应轻刺浅刺,手法不宜过重过强,可配合温灸、悬灸、梅花针,慎用电针;恢复期可取透穴刺法,手法柔和,可加灸法、穴位注射、梅花针等。手法多行平补平泻法;后期可酌情使用电针、刺络拔罐、穴位注射等。
针灸疗程因人而异,病情较轻者10天左右即可恢复,病情较重者需要针灸一两个月。面神经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风寒,出门要戴口罩,必要时戴上围巾,平时用温水洗脸,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焦虑等。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