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龋齿的措施有哪些
2023-10-14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九版:妇幼健康 浏览:10712 次 【查看证书】□史淑君
龋齿是口腔科常见病,由细菌感染破坏牙体组织导致,患者对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疼痛感,且牙齿上会产生龋齿。
什么是龋齿
龋齿也可称之为蛀牙,是一种在多因素作用下,导致的牙体硬组织发生破坏。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龋齿的易感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饮食习惯不良者 喜欢吃含糖量较多的食物,如甜点、饮料等。
口腔卫生欠佳者 平常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漱口习惯者。
抗龋齿能力较差者 比如,牙齿不整齐、唾液分泌少的人员。
龋齿的分类
根据病变进展速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急性龋齿 儿童是发病率较高的群体,其病程发展速度比较快,病变组织的质地较软,颜色为浅黄色,比较容易去除。
慢性龋齿 也可称为干性龋齿,病程发展相对比较缓慢,病变组织质地干硬,颜色为黑褐色。
静止龋齿 龋病在进展过程中由于发病因素的变化,龋损停止于某个阶段不再继续发展的状态。
龋齿的预防
1岁前的预防 儿童在1岁前就应该到口腔科医院检查牙齿,通过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指导,使家长与儿童的口腔健康意识得以增强;还能对儿童牙齿的萌出情况进行判断,对其患龋病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发现龋病,可以尽早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如果发现儿童出现口腔疾病,如牙列畸形、牙龈炎等,也能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
学龄前(4岁~6岁)的预防 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应该要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并对乳牙龋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如果儿童出现不良口腔习惯,如吮指、咬下唇等,会导致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等口颌畸形的问题,因此,家长要及时劝导孩子及时戒除不良口腔习惯,或者到医院口腔科诊治,通过有效的方法矫正。乳牙龋病会导致孩子出现牙痛、面部肿胀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将对恒牙胚的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对儿童颌面部的发育带来影响。
学龄儿童(6岁~12岁)的预防 换牙是学龄儿童口腔最大的变化,通常是乳牙先出现松动脱落,然后再萌出恒牙,如果乳牙没有掉就萌出恒牙,容易导致恒牙排列不齐。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尤其要防止牙外伤,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降低牙齿外伤概率。
青少年时期(12岁~18岁)的预防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牙龈炎,主要是由于性激素水平变化,加上堆积了很多牙菌斑所致。因此,需要引导孩子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将牙菌斑清除。如果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需要及时到口腔科进行处理,防止牙龈炎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要想保障儿童口腔健康,就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到医院检查,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供职于青岛市即墨区龙山卫生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