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做好这几点很重要
2023-09-28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浏览:13118 次 【查看证书】□莫慧菊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从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体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免疫功能缺陷,且未经过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处于疾病晚期时,容易并发多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致使最终走向死亡。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乳汁及羊水中。传播途径包括:经血液及血制品,如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规范文身、不安全规范介入性医疗操作等;经性接触传播,如不安全的同性或异性及双性性接触;分娩时经母婴传播,如宫内感染、哺乳传播。
艾滋病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症状 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多数为无症状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表现症状不明显。存在病理表现且较为典型的早期症状,也可理解为急性期表现症状。该阶段症状显现时,多是在初次感染艾滋病后的2周~4周;部分患者会出现艾滋病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症状。多数反应轻微,且在持续1周~3周后进行自我缓解;此时的症状多以发热状态为主,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盗汗、咽痛、腹泻、皮疹、关节疼痛、神经系统症状、淋巴结肿大等;如果是快速进展者,在此期间甚至可能出现严重感染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相关疾病显现。
无症状期 临床上,患者多会从急性期转入无症状期,或直接步入无症状期;该阶段的持续时间通常为2年~8年,且具体的时间长短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数量、类型、机体免疫状况、感染途径、营养条件、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无症状期时,艾滋病病毒在感染者体内会不断复制,进一步致使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在此期间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等体征表现,但多数不易引起患者重视。
艾滋病期 艾滋病期则是感染后的最终阶段;该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多<200个/微升,而血浆中的艾滋病病毒载量也会明显升高;除此之外,该阶段主要表现多为艾滋病相关体征、症状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其中主要包括持续1个月以上>38摄氏度的发热症状;盗汗、腹泻(次数多于3次/天)、6个月内体重骤降10%以上;部分患者还可能表现为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除腹沟以外存在两个或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无粘连无压痛感,存在时间可持续3个月以上。
艾滋病如何预防
虽然目前没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可用于预防或延缓艾滋病病程的进展。但是,彻底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控制及预防艾滋病病毒较为重要的方式。
避免不洁性生活 多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都是因不洁性行为及复杂性生活所致。随着当今社会愈发开放,不健康性行为也越来越多。大大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概率。因此,想要彻底预防艾滋病,应从自身行为习惯做起,合理选择性伴侣,确保对方及自身基本健康的前提下,做好安全措施后即可深入交往。
避免共用针具 多数不合规的文身店,所用的针具很难保证其卫生程度。特别是有些价格便宜、环境简陋的文身店,可能还会重复使用刺针,且针头上极易携带艾滋病病毒。因此,应尽可能避免文身,即便文身意愿强烈,也应前往正规、整洁、信誉较好的文身机构进行。
注意血液质量 如果存在献血想法,应前往正规医院或其他正规渠道进行献血。献血时要多加留意自己的化验血液,以免体内存在艾滋病病源或其他传染性病毒,给用血者造成血液感染;平时不可多人共用牙刷等洗漱用品,以免自身或他人牙龈出血,不慎进入机体并引起传染。
服用相关药物 部分高危感染人群,在高危暴露后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最长72小时内服药,可以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需要注意的是,服用药物前应充分结合自身情况,详细问诊后进行,不可盲目服药或不规范服药,以免给机体带来其他负担。
综上所述,艾滋病预防刻不容缓,一旦患上艾滋病,则终生无法治愈。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严格规范日常行为习惯,只有在保证自身及性伴侣健康的情况下,才可进行安全性行为;平时切不可将自己的伤口与他人的伤口接触;进行针具操作时需要确保机构的正规性及安全性。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将艾滋病彻底阻隔。
(作者供职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