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常见护理问题
2023-09-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十版:健康促进 浏览:14288 次 【查看证书】□余长春
监护仪问题
监护仪是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常用仪器设备,具有持续、动态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作用。但监护仪应用期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监护仪报警上下限设置不及时调整,或白天报警音量设置过低;护士报警疲劳,敏感性降低;护士未第一时间发现心电异常、血压过高或血压过低现象,或电极片连接不良,心电显示心跳为0,其他数据正常的情况下,护士误以为患者需要抢救等。
输液管路问题
输液管路应用期间经常发生问题,譬如药物配伍禁忌、输液管路脱开等。
气道问题
患者治疗期间需保证气道通畅,才能保证后续治疗的效果,若气道护理不到位,会诱发痰痂阻塞、气道异物,以及呼吸机管路堵塞等气道阻塞问题;对于人工气道患者,会出现护士对气道湿化水不及时添加等问题。
引流管问题
引流管应用期间也受多种因素影响,若未做好引流管护理,则会诱发护理问题,如胸腔引流管不通畅导致气胸加重或血胸加重;腹腔引流管不通畅导致内脏有失血现象,未第一时间发现。
标本问题
按照要求采集标本时,存在采集标本容器错误、标本取样量不足、标本转运期间污染等护理问题。
出入量记录
患者有出量过多或者过少现象,但并未第一时间发现,最终导致脱水、循环负荷过重现象。尿液有外泄现象,但并未及时发现,记录的出入量存在问题。部分患者存在较重的心脏负荷问题,需要护士特别注意,并对患者严格管控。
胃肠营养问题
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营养管路的选择不及时调整,如严重胃肠动力不足患者,未留置鼻空肠管;或不重视营养液温度、营养液输注速度,输注速度过快,导致患者出现腹胀、胃潴留、营养不耐受等问题;或静脉营养输注速度与输注浓度不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等。
护理文书问题
护士应严格按照要求填写患者的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但过于重视护理文书的撰写,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符,加上ICU患者病情危重,进展速度较快,导致记录不及时或未做好记录,后果不堪设想。
护士问题
护士服务态度、工作素养会对护理服务造成较大影响,也是导致护理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护士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 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经常发生较大变化,譬如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等,因护士未及时发现,最终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忽略心理护理 部分护士并未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也不认为心理护理有实施的必要,认为患者病好了,心理问题也会自然解决。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并未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甚至没有询问过患者是否不舒服、是否口渴。ICU患者大多是急危重症,心理压力较大,担心自己是否能够痊愈。若护士轻视心理护理,完全不理会患者的心理需求,患者的负面情绪便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形成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发展为心理障碍。
学习能力不足 ICU是护理问题高发区域,对护士综合素养有很高要求,需要护士终身不断学习;同时,医院轮转制度,对ICU护士专业技能提升有促进作用。
人力不足 护士人力资源不足,如果医院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繁忙的工作,不利于护士提升技能。
物理降温问题
如果ICU出现发热、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需使用冰毯、冰帽保护脑细胞、降低脑水肿期代谢。应用冰毯时,必须妥善固定温度感应器,应用冰帽、冰袋时,放置冰块后需每间隔2小时~4小时检查冰帽、冰袋状态,冰融化后,无法继续发挥降温作用,难以满足治疗需求。使用冰毯患者,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正确调节温度上下限,避免体温过低或不达标。
皮肤护理问题
在护理服务期间,压力性损伤皮肤护理及预防是护士工作的重点之一。ICU患者的皮肤易水肿,加上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需留置各种管道,如胃管、气管插管、引流管等,会因导管压迫皮肤导致压力性损伤;加上部分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局部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继而导致细菌入侵,诱发医源性感染。因此,ICU护士需要重视皮肤护理,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并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受压、水肿、发热的高危患者,增加翻身频次,利用软枕等进行减压。
(作者供职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