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2023-09-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十一版:妇幼健康 浏览:19805 次 【查看证书】□严小琴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堆积所导致的疾病,以皮肤和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部分新生儿可伴随烦躁、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等表现,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还有可能出现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等后遗症,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那么,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哪些?新生儿可能出现哪些症状?该如何观察和护理呢?
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生理性黄疸 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当出现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肝细胞将胆红素排泄到肠道的能力差,肠肝循环增加且肠蠕动性较差等情况时,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含量会明显升高,从而出现黄疸。
病理性黄疸 主要有以下3种病因:1.当新生儿患溶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败血症等疾病时,体内胆红素生成量会增加,从而增加出现黄疸的概率;2.新生儿出现缺氧或者感染,患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等遗传性疾病时,会影响肝脏的胆红素代谢能力,从而诱发黄疸;3.新生儿患有肝炎、先天性代谢缺陷疾病、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结合胆红素增高症等胆汁排泄障碍,会增加发生黄疸的可能性。
其他因素 喂养延迟时会导致新生儿饥饿及胎粪排出延迟,从而导致机体胆红素吸收增多,诱发黄疸;新生儿缺乏维生素E或者有低锌血症时,也可诱发黄疸。
新生儿黄疸该如何观察
不同类型的黄疸,症状和出现的时间也不同。
生理性黄疸 出现的时间在新生儿出生后2天~3天,新生儿皮肤出现黄染,4天~5天到达高峰。通常情况下,早产儿的黄染症状出现在出生后3天~5天,5天~7天到达高峰,大部分新生儿5天~7天可以消退,部分新生儿消退时间不超过2周,早产儿可能持续4周。新生儿出现的黄染局限在面颈部,部分新生儿的躯干也可能出现黄染,颜色呈浅黄色。新生儿的精神状态不会受到影响,吃奶、大小便、发育及睡眠等正常。
病理性黄疸 相较于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就可出现黄染症状,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可持续2周,早产儿超过4周,但黄染症状消失后会反复出现。新生儿出现黄染的部位从头面部、前胸、后背到四肢近端。病情严重的新生儿精神状态可能会不太好,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吮乳困难、小便颜色异常、粪便颜色变浅、不安、双目斜视、四肢强直、抽搐等表现。黄疸一般是从头面部开始,从脚开始消退。眼睛是最早出现发黄的部位,也最晚消退。可以先观察眼睛,还可以在明亮的阳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情况。
新生儿黄疸该如何护理
监测病情 需要观察新生儿的全身症状,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心音、贫血程度等,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母乳喂养,避免饥饿 需要学会识别新生儿的饥饿和饱足信号,如流口水、张嘴、舔舌或者舔嘴唇、吸吮手指等。鼓励尽早进行母乳喂养,能增加新生儿的排尿、排便次数,促进体内胆红素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促进排便 可学习正确、简单的新生儿抚触动作,帮助新生儿肠胃蠕动,从而促进排便,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含量。
游泳 新生儿游泳可减轻黄疸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安排新生儿游泳,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
预防感染 保持清洁,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引起脐带炎、腹泻、肺炎等感染。新生儿任何部位出现感染,都会使黄疸加重。
保持居住室内光线充足 不要让新生儿的居住室内光线太暗或者不见阳光。自然光包含的波长范围非常广,光线充足有助于缓解新生儿的黄疸症状,还会促进身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新生儿在太阳下直晒。
总而言之,了解不同类型的黄疸出现的时间、症状等,并严密观察新生儿的身体情况,坚持母乳喂养,预防感染,促进新生儿排便,并保持居住室内光线充足,或让新生儿游泳以促进血液循环,都有助于消除黄疸症状。
(作者供职于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