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患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2023-09-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六版:健康促进 浏览:20023 次 【查看证书

□赵晓娟 赵田英

   重症监护患者的卧床时间较长,生活不能自理,极易患上压疮。所谓压疮,是指患者局部身体组织经过长期压迫,其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皮肤组织缺乏营养,皮肤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而导致组织坏死或破损。过去,压疮也称为褥疮。压疮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败血症,从而危及生命。对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重症监护患者压疮进行预防和护理。
压疮的预防方法
    五早、五到位 所谓五早,一是早评估,当重症监护患者入院后,在24小时之内,首次实施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二是早报告,若患者被确认为压疮高危,要及时向护士长报告,对于特殊病例,要在24小时之内,逐级向科室护士长、护理部上报。三是早落实,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早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四是早指导,护士长和护理部要及时对特殊病例进行会诊,并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护理措施。五是早督查,护士长和护理部要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质量采取及早督查措施。
    所谓五到位,一是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到位,二是评估评价到位,三是指导督查到位,四是护理培训到位,五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到位。
    勤翻身 重症监护患者形成压疮的基本原因,是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长期承受机械压力,造成缺氧、缺血等情况,其皮肤组织即形成损伤、溃烂和坏死现象。对此,护士要经常帮助重症监护患者翻身,有效减轻床板对患者胯部、骶骨等部位的长期压迫,实现对压疮的有效预防。
    更换床垫 可为重症监护患者更换较为柔软的气垫床,在特殊部位对气垫圈加以应用,减轻患者局部压力,实现对压疮的有效预防。
    清洁皮肤 要经常使用碘伏、酒精等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清洁,患者的皮肤一旦出现小问题,要及时治疗,防止患者抓搔皮肤,造成皮肤破溃,可有效避免压疮形成。
护理措施
    当重症监护患者形成压疮后,要及时予以治疗。在局部使用抗菌消炎药物,若患者的皮肤已经溃烂,要及时实施清疮措施,并妥善换药,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化腐生肌药物加以治疗。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与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热情沟通和有效交流,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患者在心理层面上的消极因素,以诚恳体贴的态度对待患者,加强对患者的关心照顾;以温和的言语向患者详细介绍压疮的危害,并指导其采取预防压疮形成的有效措施。通过耐心的沟通交流,准确把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引导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并增强战胜压疮的信心,引导患者对压疮护理的积极配合。
    减轻压力 对重症监护患者的压疮进行预防,关键要解除压迫,减轻压力。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是给患者翻身。在给患者翻身或者移动患者的过程中,要减少摩擦力,避免用力翻身,禁忌对患者进行拖、拉、扯、拽;可将床头放低,使床面保持平整,将患者平行抬起,避免皮肤产生摩擦,避免形成剪力;患者保持半卧位时,要以恰当方式对患者的膝盖和足部加以固定,将水垫放在床底和患者足部之间,也可将水垫置于患者臀下,延长抬臀间隔时间至3小时~4小时。
    加强对患者的皮肤保护 要注意清洁患者的皮肤,使患者的皮肤保持干燥,增强抗摩擦力。要避免便渍、尿液及引流液造成患者皮肤潮湿或者影响患者皮肤清洁,要及时对患者的床褥进行更换,使用透明贴对患者的骨突出部位,诸如骶尾部、两侧髋部等加以保护,避免形成压疮。如果患者出现大便失禁现象,要在其肛门塞入卫生棉条,避免大便外溢;通过湿巾对其肛门周围皮肤进行擦拭,再用温水加以擦洗,涂上赛霉安乳膏。
    加强营养 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调理患者的胃肠功能,增加患者对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钙、锌元素含量高的食物。如果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要增加静脉营养,在必要的情况下,要输注白蛋白和血浆,支持全身营养,促进患者的皮肤增强屏障功能,避免形成压疮。
    做好压疮监控记录 对患者做好压疮监控记录,护士可在患者的床头构建翻身表,详细记录患者的翻身体位、时间等,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在翻身前后,认真检查患者压疮好发部位,并记录检查结果;在患者皮肤受压处,诸如骶尾部、肩胛部、枕部等垫上凉液垫,可减轻局部压力,避免压疮。
    综上所述,要针对压疮高危患者制订综合性较强的预防计划,并评估其危险因素,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比如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压力,加强对患者的皮肤保护,并做好压疮监控记录。 (作者供职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