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眼病”科普小常识

2023-09-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浏览:17913 次 【查看证书

□林 琳

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在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它是指微生物感染等引起的结膜组织急性炎症,可见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衣原体感染、自身免疫因素等。在炎症的刺激下,导致眼结膜血管的扩张,而表现出外观的充血状态。“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病,一般有明显的季节流行性,多见于春秋季节及梅雨季节,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因“红眼病”患者的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细菌或病毒,若接触了环境中患者遗留的分泌物容易导致传染“红眼病”,即患眼—手—物品—手—健眼;或接触了不干净的水源,即患眼—水—健眼,及在较多的灰尘、粉尘环境中揉搓眼睛、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均是引起“红眼病”的危险因素。“红眼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常出现聚集性发病,特别是在家庭内、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中,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红眼病”患者对视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
“红眼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为12小时~48小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3周,发病开始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可表现的症状包括:单眼或双眼的眼红、刺痛、异物感、烧灼感、眼痒,或伴有畏光、流泪、结膜下出血、眼睑结膜水肿等症状。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会有较多分泌物,分泌物以黏液分泌物为主,有些患者晨起双眼被分泌物紧紧粘住,难以睁开眼睛;病情较严重者甚至伴有体温升高、头痛、咽喉痛、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不适症状。有些细菌或病毒毒性强大,还会引起上皮角膜炎、角膜糜烂,进而出现视力下降。
治疗
发现“红眼病”时,首先应尽快到专业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常选用广谱抗菌滴眼液滴眼,睡前使用抗菌眼膏涂眼,一般首选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莫西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等;常用的抗病毒药选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对于病情严重或治疗效果不佳的结膜炎患者,对全身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如果细菌、病毒累及角膜,或者疾病治疗后期伴有眼部干涩等不适,可加用人工泪液滋润修复眼睛,缓解症状。在治疗期间,若发现视力下降,应及时复诊,以免耽误治疗。大部分急性结膜炎有自限性,用药后一般7天~10天会逐渐得到有效控制,少部分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明显,或本身有基础疾病,会在发病后10天~14天出现加重表现,在结膜炎好转后,仍可能在1个月~2个月时间内出现眼部干涩等不适。
防治措施
注意个人和集体的卫生,避免在不洗手或触摸其他受污染物品,不要用手或衣服揉搓眼睛,需要保持眼部的清洁。眼药水、眼膏必须专人专用,不要与其他人共用,一眼患病时,注意防止另一眼感染,点眼药水时,头偏向患侧,避免眼药水和眼部的分泌物流入健眼,造成交叉感染。有眼药水或分泌物流出眼部时,用消毒棉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拭去。如果结膜囊内、睫毛出现黄色或黄绿色的脓性分泌物时,要用消毒棉签蘸湿生理盐水或干净的凉开水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再使用滴眼液。同时,“红眼病”患者不与他人共同使用洗漱用品,如毛巾、面盆、香皂等,生活用品应进行单独存放,使用过的毛巾、面盆等用具需要及时进行严格消毒、晾晒。消毒方法可用开水浸泡煮沸或阳光下暴晒,注意个人环境卫生,保持双手清洁,未清洁的双手不要接触公共设施。遵医嘱用药,及时休息,避免烟雾和强光刺激眼睛;眼部不要化妆,不戴隐形眼镜;避免和他人握手;避免到美容院、健身房、桑拿房、浴室、游泳池、理发店等公共场所,以免传染给他人。幼儿患者暂停入学、入托,在家休息,避免传播感染。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新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防止用眼疲劳,以免影响恢复。
(作者供职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