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瘦”需警惕肌少症

2023-09-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十五版:健康促进 浏览:14465 次 【查看证书

□林士云

认识肌少症
肌少症即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的广泛骨骼肌疾病,可能导致跌倒、骨折、身体残疾等不良后果。临床表现包括肌力低下、体能低下等。
该病是一种肌肉衰竭性疾病,与机体的不良肌肉变化累积有关,常见于老年人群,也可发生于年轻人群。该病患者以肌力低下为主要特征,以肌肉数量和质量的降低为诊断依据,若患者出现身体机能不佳则说明病情严重。
肌少症是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或躯体功能减退的疾病,一般表现为虚弱、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无力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骨骼肌体积减小,肌力下降,易患肌肉减少症。虽然这种疾病似乎看得见,但是不被人们所重视,并且正悄悄危害着老年人的健康。
肌少症首先是一种增龄性的改变,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在年轻的时候,人体的肌肉含量是越来越高的,大概到四十岁就会达到顶峰的状态,然后就开始下降。
因此,肌少症与年龄的变化是相关的。一些营养摄入量不足,如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或者锻炼太少,这些都会影响肌肉的含量。另外就是一些消耗性的疾病,如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肿瘤,或者是一些慢性心肺功能的疾病,都会加速肌肉的代谢,从而引起肌肉的减少。
肌少症的症状
骨骼肌质量下降 骨骼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蛋白的含量,而纤维蛋白的含量受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进入中年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分解增加,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的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的质量下降。
骨骼肌力量下降 在骨骼肌质量下降的过程中,卧床、缺乏锻炼会使骨骼肌的收缩力度下降,不论是在常规状态下,还是在负荷状态下,都会有所表现,出现骨骼肌力量下降的情况。
体力活动能力下降 由于骨骼肌质量下降、力量下降,可引起一系列的相关症状,如站立或走路过程中,出现平衡失调、步伐不稳、容易摔倒、容易骨折等情况,身体容易出现疲劳无力的现象,严重情况下还会波及内脏,引起相应器官功能衰竭,如心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等。
肌少症如何治疗
肌少症容易引起骨折、跌倒,同时还会增加感染及心血管疾病风险。肌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治疗、运动锻炼及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解和逆转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运动疗法 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应鼓励青少年加强运动,以获得足够的肌量、肌力和骨量。在中老年期,应坚持运动以保持肌量、肌力和骨量。老年人运动方式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可采用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肌肉训练与康复相结合的手段,达到增加肌量和肌力,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而减少骨折的目的。
康复治疗 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均能减少因年龄增加出现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的下降。对缺乏运动或受身体条件制约不能运动的老年人,可使用水疗、全身振动、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此外,其他物理因子,如电磁场、超声等在肌肉减少的防治中也有一定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和应用条件有待进一步明确。
药物治疗 目前,还没有以治疗肌少症为适应证的药物,临床上治疗其他疾病的部分药物可能使肌肉获益,进而扩展用于肌少症。包括同化激素、活性维生素D、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生长激素等。
肌少症的预防
预防老年人肌少症,平时要注意饮食上营养的摄入,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来加强营养,日常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身体肌肉的活动量,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老年人肌少症。
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因此,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必要时考虑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补充治疗。补充维生素D对增加肌肉强度、预防跌倒和骨折更有意义。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