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乳腺癌的方法
2023-09-26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六版:视界 浏览:12466 次 【查看证书】
□张克克
目前,全球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虽然临床新药不断涌现,但是可及性依然是困扰临床的一个问题。相较于西医治疗,中医药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药综合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分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不同方法。然而,让中医药介入每一个阶段均可使患者受益。围手术期可出现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及皮瓣坏死、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咽喉疼痛等并发症,可分别采用中药膏散外用、中药灌流或熏洗、针灸等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化疗、放疗导致的消化道反应,除辨证口服汤药,还可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比如穴位贴敷(生姜汁调配吴茱萸粉贴敷双侧足三里穴、双侧内关穴、中脘穴位)、中药热罨包治疗(吴茱萸、白芥子、莱菔子、紫苏子、大青盐等,加热后装入布包,置于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等部位)或配合针灸治疗(双侧足三里、内关穴)等。针对放疗、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可用艾灸防治,可选关元穴、气海穴、中脘穴等,治疗时以皮肤有明显的灼热感为度,对上述穴位施灸。
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中医特色治疗
针对乳腺癌的一些并发症,中医药也有较好的疗效。如常见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由于乳腺癌手术需要清扫腋窝淋巴结,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水肿,主要表现为皮下纤维、脂肪组织增生,患肢增粗,皮肤增粗、硬化。严重的可导致上臂和肩关节活动受限。目前,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医可以采用外治、针灸、拔罐等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其中,中医外治首先分辨属于阴证、阳证;阳证可采用金黄散外敷;阴证可选用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等药研末外敷。针灸治疗的原则以疏导通利为主,患侧治疗取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为主,比如阳溪穴、曲泽穴等。针灸时要无菌操作,特别是针刺后出现渗液的,容易导致感染。此外,还可辨证选用梅花针叩刺、刺血拔罐等疗法。
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提倡修心养性,增强自身的心理调摄能力。对乳腺癌患者而言,精神调摄也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手段。中医情志疏导是指用一种或多种情志刺激,消除不良情绪,从而消除不良影响。患者应遵从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的情志五行相生的规律来调养心神。对于康复效果较好的患者,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可分散注意力,以免产生消极问题。另外,可根据乳腺癌患者的体质、年龄及治疗方式,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比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气功等。形体锻炼可使患者的筋骨强健,促进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取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