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药物,你用过哪些
2023-09-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七版:合理用药 浏览:14974 次 【查看证书】
□李延亮
痛风是由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一种慢性疾病,一般表现为关节周围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痛风是一种常见病,但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问题。本文将介绍治疗痛风的4类常见药物,希望对痛风患者有所帮助。
降尿酸药物
尿酸就像一名“淘气的客人”,喜欢在人们的身体里“捣蛋”,会引起人们的疼痛和不适。别嘌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主要用作抗痛风的药物。别嘌醇像一名“聪明的门卫”,防止尿酸进入人们的身体。苯溴马隆是一种常用的抗痛风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等。苯溴马隆像一位“勤劳的清洁工”,可以帮助人体把尿酸清理干净。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患者需要遵照医嘱使用药物,确保用药安全。
非甾体消炎药
人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正在发生炎症的“战场”,痛风就像顽固的“入侵者”。为了对抗这个“入侵者”,医生会派出一支“特殊部队”,叫作非甾体消炎药。非甾体消炎药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削弱炎症的力量。环氧化酶就像是“入侵者”的“指挥官”,能生产前列腺素,是炎症的主要推动力。非甾体消炎药还像一批“特工”,能够切断“指挥官”的通信线路,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这样一来,炎症的力量就被削弱了,痛风的疼痛和炎症也得到了缓解。
常见的非甾体消炎药有布洛芬、纳布酮、芬必得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使用哪种药物和剂量。患者在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患者服药期间要避免食用其他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创伤和出血风险的药物,避免饮酒;非甾体消炎药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勿随意使用非甾体消炎药。
秋水仙碱
在痛风“反击战”这场战役中,秋水仙碱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战士”,迅速出现在患者身边,为痛风患者身体提供帮助。秋水仙碱的主要任务是减轻患者痛风发作期间的疼痛和炎症。
秋水仙碱是通过降低白细胞活动和吞噬作用,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的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起到止痛作用。秋水仙碱一般用于急性痛风,但对一般疼痛、炎症和慢性痛风无效。秋水仙碱最初的使用剂量是1.2毫克~1.8毫克,随后每小时增加0.6毫克,直到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或剂量限制。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24小时内用药剂量不可超过6毫克,并在症状缓解后48小时内停止服用,72小时后每日服用0.5毫克~1毫克,服用7天。
但秋水仙碱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较常见的副作用是腹泻。还有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腹痛和疲劳等,此类症状通常是暂时的,并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糖皮质激素
痛风患者的身体就像一个“火山”,充满了炽热的炎症。糖皮质激素就像“水流”,能够迅速扑灭火山的烈焰。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痛风引起的炎症症状。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类似于关闭炎症的“开关”,可以抑制细胞负责炎症介质合成的酶的活性。这些酶就像炎症的“制造者”,当它们受到糖皮质激素的抑制时,炎症的力量就会减弱。
患者在痛风发作期间,通常会使用较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随后剂量逐渐减少,以确保长期使用时的最小有效剂量。
但是糖皮质激素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使用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血糖升高和免疫抑制等。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医生会仔细权衡治疗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治疗时长。
治疗痛风的一线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和降尿酸药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痛风。饮食方面要限制嘌呤摄入,高嘌呤的食物有动物内脏、海鲜、豆类等,应注意不吃或少吃;增加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增加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尿酸的及时排出;定期进行血尿酸检查,一旦发现血尿酸增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不要自行服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作者供职于梧州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