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3-09-23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九版:妇幼健康 浏览:10343 次 【查看证书

□黄慧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是由孕妇与婴儿血型不合引起的,主要包括ABO和Rh溶血病,都简称为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儿科常见疾病,患儿会出现诸多临床症状,比如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的特点,需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概述
    母婴ABO血型不合与Rh血型不合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病因,在诊断该病时要经过母婴血型检查,且需要进行改良Coombs(库姆斯)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Rh血型不合患儿的发病时间比较早,病情也比较严重。有的患儿会合并胆红素脑病,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来说,如果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血型不合的母婴来说,可以在新生儿出生早期阶段检测胆红素。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母亲在分娩Rh阳性婴儿后的72小时内进行Rh免疫球蛋白的肌肉注射,能预防下一胎再出现Rh溶血。
临床症状
    水肿 严重溶血和贫血会导致心力衰竭,引起水肿。胎盘也因水肿而增大。此时,胎儿无黄疸,因胆红素可通过胎盘自母体排出。
    黄疸 在早期阶段,患儿会出现黄疸症状,Rh血型不合溶血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迅速加重。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还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
    贫血 新生儿黄疸消退之后,会出现贫血症状,主要是由于溶血发生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Rh血型溶血可存在严重的贫血症状,且可能存在肝脾大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重症Rh血型溶血胎儿会出现水肿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肝脾大 胎儿和初生儿贫血时髓外造血活跃,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脾大。
    核黄疸 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能会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由此会形成胆红素毒性的慢性和永久性表现,即核黄疸。
诊断
    产前诊断 既往有不良产史,或前一胎有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产妇,均应与丈夫一起做ABO血型和Rh血型检查。发现血型不合后,可进一步做相关抗体检测。
    出生后诊断 如果有母子血型不合,在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监测胆红素。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且进行性加重,同时血色素或红细胞压积快速下降,只要Coombs和/或抗体释放试验中的一项查出阳性即可诊断。
治疗
    对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清除新生儿体内过多的胆红素。该病治疗的主要目标为防止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出现。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会得到改善。
    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的应用 患儿出生后,一旦明确诊断为新生儿ABO溶血病,可静脉滴注1剂免疫球蛋白,于2小时内滴入。因IVIG 可有效阻断新生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Fc受体,抑制溶血过程,使胆红素产生减少,减少换血。
    光照疗法 在光疗期间,要遮挡患儿眼部,防止视网膜受到伤害。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变化。
    换血疗法 对于病情十分严重的患儿,可以采取换血疗法。
    使用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可通过参与胆汁代谢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治疗可降低胆红素浓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
护理干预
    要为患儿提供保温措施,使其体温处于稳定状态。如果患儿出现低体温,将会加重黄疸症状。可以采用暖箱、远红外辐射床的方法缓解患儿低体温。
    为了使患儿黄疸症状有所减轻,应该尽早喂哺,可防止低血糖症发生,还能刺激其胃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喂养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且保证摄入奶量。
    为了减轻患儿的心脑负担,应对输液量与速度进行控制。如果患儿存在心衰症状,应遵医嘱为其提供药物治疗,并密切监测用药反应,随时调整药物剂量,防止患儿中毒。
    综上所述,新生儿溶血病会给患儿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临床上应该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护理干预,改善患儿病情,提高治愈率。
(作者供职于百色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