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后 需要活检穿刺吗
□彭贤柏
甲状腺是人体内较大的内分泌腺,和人的正常代谢息息相关,甲状腺异常会导致人的情绪、状态、脏器等发生明显变化。由于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超声诊断中查出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也越来越多。那么,在检出甲状腺结节之后,是否还需要进行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呢?甲状腺结节的活检穿刺又应该怎么做?
检测原则
一般来说不是所有发现结节的甲状腺超声诊断都需要进行活检穿刺的,这需要结合甲状腺超声诊断的结果和分类加以说明。
诊断结果分类
1类 证明甲状腺组织正常,报告中也会表明甲状腺大小和回声都是正常的,不存在结节、囊肿、钙化等情况。
2类 是对甲状腺中存在囊肿的诊断,而且2类结果中的囊肿往往是良性的,恶性演化的概率非常低,但是需要受检者定期随访复查。
3类 进入3类之后,就意味着受检者的甲状腺存在一定恶变风险,3类结果意味着在超声诊断中发现患者甲状腺存在囊实混合性的结节或实性结节,但恶变风险通常在2%以下,且结节体积较小的话也可以定期观察,来准确掌握结节演化状态。
4类 因严重程度不同分为4a、4b、4c,恶变风险依次为2%~10%、10%~50%、50%~90%,这个时候结节就有很高的风险概率了。
5类 出现这种结果,意味着受检者甲状腺结节恶变风险已经达到90%以上,这种情况一般需要采集病例样本进行进一步检测,也就是活检穿刺。
6类 意味着受检者已经接受过活检穿刺并确定为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立即接受治疗。
简单来说只要是在超声诊断中发现结节有恶变可能,需要进行活检穿刺进一步确诊。如果结节是完全囊性、囊实性呈海绵征,可以确定为良性结节,但也需要定期进行超声复查来观察结节发展情况。如果是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或者纵横比大于一(图像会表现出结节“立着长”);或者边界呈毛刺状、小叶样、成角改变;或结节内部出现直径小于0.1厘米的点状钙化;或者结节侵犯甲状腺包膜;或结节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可以确定是恶性结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活检穿刺。除此之外,即使结节没有以上恶性特征,但颈部淋巴出现明显转移,也要警惕结节的恶性发展。
检测方法
现在甲状腺活检穿刺是可以在超声指导下做的。有超声给出的图像引导,活检穿刺能够获得直观、清晰、准确的病灶部位,确定具体部位后就可进行穿刺。当下临床上以超声引导为技术支持的活检穿刺有两种方法。
粗针活检穿刺 使用的针直径大概在1.2毫米,穿刺后可采集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细针活检穿刺 使用的针比粗针稍细,直径为0.8毫米,在完成穿刺并采集到活检标本之后要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
国际上在甲状腺活检穿刺时,多采用细针穿刺的方法获得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
活检穿刺过程
在超声引导下找准病灶位置,用处理过的细针穿刺进去反复抽吸,直到获得少量的细胞液;再把这些细胞液涂片处理并进行特殊染色,在特殊染色下借助观测仪器,观察结节细胞发生的究竟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获得结果后做出诊断。
目前,临床上活检穿刺的准确率非常高,不仅针对甲状腺结节,针对其他可能存在的恶性病变、肿瘤也是一样。因此,活检穿刺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当然,在活检穿刺之上还有更可靠的标准,就是以手术方式把病灶完全切除下来,做病理检测,但是这种检测已经除去了发现的病灶,与手术治疗的作用没有太大区别。因此,活检穿刺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如果检测结果是良性的或倾向于良性,也可以先观察;即使检测结果是恶性的,也可以根据肿瘤细胞发展状况来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因此,活检穿刺在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发展状况时是很有必要的。
综合上述,活检穿刺是甲状腺结节检测的金标准,能用来确定甲状腺结节是否出现恶性演化,并为后续治疗措施的应用提供参考支持。而在日常生活中则需要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维持情绪稳定,远离甲状腺结节的困扰。即使是在发现结节后也不必太过惊慌,要配合医嘱积极治疗。
(作者供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