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房颤的优势

2023-09-21 来源:医药卫生报 第二十一版:健康促进 浏览:11171 次 【查看证书

□鲍晓明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颤动导致的。心房颤动会引起房颤,又会引起血栓。血栓在心房内脱落,形成栓子,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个器官,引起中风、冠心病、外周血管栓塞、肺栓塞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一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那就是左心耳封堵术。
什么是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心脏泵血不协调,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中风、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数百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房颤的症状
    房颤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跳不规则、呼吸困难、疲劳、胸痛、头晕和昏厥。
房颤的风险
    中风:房颤患者中风的风险较高,因为不规则的心跳会导致血栓。
    心力衰竭:房颤可以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心脏疾病:房颤患者更容易发展为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
什么是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旨在减少或消除左心耳内的血栓形成。在这一手术中,医生会使用导管将一种特殊的设备(通常是一个封堵器或封堵装置)插入左心耳,从而阻止血液在其中淤积,减少中风风险。左心耳是心脏的一个结构,位于左心房的左上角,通常有一个袋状结构。在房颤患者中,血液可能在左心耳内淤积,形成血栓,增加中风的风险。因此,左心耳成为房颤患者的治疗关键目标。
    左心耳封堵术通常在心导管室内进行,患者一般会接受局部麻醉。医生会引导导管通过大腿或手臂的血管到达左心房,然后将封堵器放置在左心耳内。一旦封堵器被牢固地安装在位置上,就可以避免血液在左心耳内淤积,减少血栓形成和中风的风险。
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房颤
    房颤是中老年人群众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通常情况下,患者必须终生口服抗凝剂,防止出现诸如脑栓塞之类的血栓。如果是不用血液检查的新型抗凝药,一天的花费是几十元到几百元。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房颤的优势是显著的,它既可以避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又可以改善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具有抗凝、防血栓、减体重的多重作用,对房颤患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
左心耳封堵术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做左心耳封堵术前,需要做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经家属同意后方可进行手术。
    术前4小时~6小时禁食。术前半小时注射镇静剂,可以在床上平卧30分钟后再进行穿刺。
    左心耳封堵术后3个月~6个月,需每月复查1次,可采用彩超或者左心房强化CT(计算机层析成像)来监测心脏情况。
    左心耳封堵术后6个月,需复查一次心脏彩超和血常规。若发现血栓形成,应立即处理,必要时重新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作者供职于淄博市桓台县人民医院)

 

发布人:报纸编辑  编辑:报纸编辑  审核:报纸编辑

近期,有不法分子以医药卫生报(网)编辑的名义联系作者,以修改文章、领取证书等借口让作者付费。医药卫生报社在此严正声明:医药卫生报(网)编辑不会以以上等任何借口收费,请各位作者注意辨别,谨防受骗。核实举报电话:0371-85967132  8596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