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芳
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院内感染、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以后又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约有数百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感染,导致数十万人死亡。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还降低了患者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因此,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医院感染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呼吸道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这些感染往往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此外,一些因素,比如手卫生不合格、器械消毒不彻底、患者免疫力下降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护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经常洗手 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落实手卫生的5个重要时刻是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搓揉双手,包括手指、手背、手腕等部位。洗手时间应至少20秒,确保彻底清洁。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无法立即获得洗手条件或需要迅速杀灭病原体时,可以使用合适的消毒剂。选择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正确使用。
消毒与无菌操作 医疗设备、器械和表面应进行适当的消毒或灭菌处理,以确保其处于无菌状态。医疗设备、器械和表面的消毒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杀灭上面存在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消毒液浸泡、喷雾或擦拭等,以确保彻底清洁,并杀灭病原体。无菌技术是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接触非无菌物品,以防止交叉污染。
接种疫苗 医务人员应按照医院制订的接种计划,接种相关疫苗,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并防止疾病在医院内传播。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盲目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除此之外,医院方面也应当从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加强医院卫生学、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与管理,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管理,严格执行探视与陪护制度,并对易感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及时总结与反馈临床上分离的病原体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积极开展医院感染的宣传教育等,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还对医疗卫生机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护理,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应该重视医院感染护理工作,建立健全预防与控制制度,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环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供职于潮州市湘桥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