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宫颈癌
□黄梓璇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其中,HPV16、HPV18型感染导致70%以上的宫颈癌。HPV疫苗能够阻断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从而有效降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率,在适龄人群中推广HPV疫苗接种是宫颈癌一级预防的有效措施。
认识HPV
HPV病毒可以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包括HPV16、HPV18、HPV31、HPV33、HPV39等13种型别,低危型包括6、11等型别。人类对HPV普遍易感,皮肤和黏膜的上皮细胞HPV感染可产生局部增生性损害。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是导致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在中国,15岁~44岁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3位,已成为我国该年龄段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分别为17岁~24岁和40岁~44岁。
接种疫苗的人群
研究结果表明,接种HPV疫苗能够有效降低感染宫颈癌的风险,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女性接种HPV疫苗,其中9岁~14岁未发生性生活的女性作为重点接种人群。
HPV疫苗的类型
目前,我国使用的HPV疫苗有3种类型,分别为二价HPV疫苗、四价HPV疫苗和九价HPV疫苗。二价HPV疫苗覆盖HPV16、HPV18两种高危型,可预防约71%的子宫颈癌。四价在二价基础上增加HPV6、HPV11两个低危型,比二价HPV疫苗多预防90%的生殖器疣等疾病。九价在四价的基础上增加HPV31、HPV33、HPV45、HPV52、HPV58五种高危型,可多预防约20%的子宫颈癌。
HPV的传播途径
性行为是HPV传播的主要途径,手卫生、性卫生、环境卫生防范不到位或接触被HPV感染的污物也可能被感染。还可通过母婴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
接种HPV疫苗的年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9岁~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应该作为首要接种对象。未发生性行为前感染HPV的概率较低。因此,在感染前接种疫苗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年龄小容易更好地激发免疫反应,可以帮助青少年女性获得更好的保护。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已发生性行为的女性,接种HPV疫苗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宫颈癌筛查
接种HPV疫苗并不能100%预防宫颈癌,无论是否接种HPV疫苗,均需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女性可以在30岁开始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
HPV与宫颈癌
在女性的一生中,几乎都会接触或感染HPV,但感染HPV并不代表会得宫颈癌。感染HPV后,大部分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在1年内清除感染的HPV,只有少数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中的一小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到不可逆转的宫颈浸润癌,而这个演变过程可持续5年~10年。
HPV感染的特效药
目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HPV感染。
HPV检测指标可以转阴。这与人体的免疫状况密切相关,多数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可以1年内清除HPV感染,只有少数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的女性,才会逐渐进展到宫颈癌前病变,进而发展为宫颈癌。
感染HPV后妊娠
HPV阳性并非妊娠的绝对禁忌,但不排除存在胎膜早破、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同时有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中国产前保健指南》要求,孕前保健(孕前3月)应包括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孕前完成宫颈细胞学筛查及HPV检测可及时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避免在妊娠期发现宫颈癌而被迫终止妊娠。若是孕前1年内未行宫颈癌筛查的患者,孕早期应行相关检查。
预防方法
注意卫生,做好外阴部清洁(包括性伴侣),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避免不洁性行为,男性过长包皮环切术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性伴侣间正确使用避孕套可有效减少HPV的传染率。
在首次性生活开始前可以接种HPV疫苗预防感染。
每年进行HPV检查,如已感染HPV,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供职于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